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吉美博物館展出編織千年的日本想象力

發表時間:

對傳統的珍視和對現代的渴望:這就是日本。法國工程師約瑟夫·馬利·雅卡爾 (Joseph-Marie Jacquard) 在里昂發明工業提花織機後僅七十一年,日本就在明治時代 (1875 年) 採用了這種織機。 這是自然而然的。 事實上,就像伽利瑪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的亞歷山德羅·巴里科(Alessandro Baricco)小說《絲綢Soie》一書中所講述的故事一樣,世界盡頭的日本帝國在1860年左右成為世界蠶絲供應國,從而拯救了因動物流行病而受到重創的法國絲綢業。就像絲綢一樣,兩國之間的聯繫的確很薄弱。 但也是極其牢固的。這就是目前在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舉辦展覽,首次展出館藏的四幅華美的編織畫卷珍品的初衷。

坐落在巴黎16區的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Guimet, MNAAG)是西方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
坐落在巴黎16區的法國國立吉美博物館(Guimet, MNAAG)是西方最大的亞洲藝術博物館。 Siegfried Forster / RFI
廣告

它們是保存在名古屋德川博物館和東京五島博物館的四幅珍貴彩繪捲軸的複製品。這些捲軸的原件是日本的國寶,是日本文化的奠基小說《源氏物語》一書最古老的版本,《源氏物語》是 11 世紀由一位女性創作的,即平安王朝(794-1185 年)時期。 平安王朝保證了日本社會400年的和平。 當時,佛教向東傳播,逐步滲透入日本列島的風俗習慣中,一位有文化的上流社會女性將自己周圍的事物附註文筆,毫無禁忌地談論世界和感情。

名古屋卷和東京卷的恢復

天皇之子光源氏陷入愛河,傳奇詩人紫式部就這樣講述他的情愛故事。書中的十九個章節里,表意文字的草書書法逐漸形成,每個場景都有相應的插圖。 這些章節主題和構圖滋養了整個日本的藝術想象力,影響了學術和大眾文化,直至今天的漫畫。 但與此同時,名古屋和東京的捲軸也隨着時間老化,變得非常脆弱,很少被拿出來展出,它們的顏色也已經不可挽回地褪去了。

因此,為了向它們致敬,出身於絲織世家的京都大師山口伊太郎(Itarô Yamaguchi,1901-2007)致力於恢復它們。他從70 歲開始,以及之後的三十七年裡,他所做的事就是繪製、準備圖案和顏料,然後在提花機上進行紡織。 這項偉大工程中最後的一小部分是由他的兒子野中明(Akira Nonaka)完成的。 結果就在那裡,一幅長達30多米的複製作品展開來,其中可以發現《源氏物語》中不同版本的一些細節,如在漆器的形制或花紋上的變化(如鏡子、香盒,甚至是瑪麗·安托瓦內特 (Marie-Antoinette)收藏中的菊花和楓葉圖案)。 此外還有版畫、和服、以及16 世紀江戶時代的屏風、來自法國貢比涅城堡的轎子。 在進出展出複製捲軸的展廳前,觀眾先可以通過一個瀧田仁子(Inko Ai Takita ,Éditions Synchronique)創作的現代漫畫,身臨其境地緬懷《源氏物語》的世界。法國有世界上第二大的漫畫讀者群,所以法國觀眾應該會很喜歡這一展覽。

清新閃亮的色彩

但當進入展廳,就如直接踏進了絲綢與金、銀和各種紙條混合的世界,充斥着塔夫綢、斜紋布和緞紋織物世界,色彩清新、閃閃發光令人嘆為觀止。在白紙水墨書法圖案的背景之間,可以看到年輕女子在室內或花園裡正在梳妝。她們身上穿的和服是那些久已消失的款式,但還是可以看出到其中的一些是當代複製品,層層展開、褶皺婉轉,就像一首河流的詩歌。室內裝飾也很精緻。木窗、竹簾、宣紙隔斷的透明感。 一幅山水畫卷或是某種儀式散發出的氛圍,如同在房間里的香爐燃起濃縮了四季的香。

在織品捲軸之外,在策展人 Aurélie Samuel 的陪同下,野中明指出複製捲軸中的一些織造小錯。這並不是為了道歉,而是故意為之,因為它們象徵著人類在神的傑作——大自然面前的謙卑。 在日本,對這種不完美的喜好是早於西方很久的。 例如,早在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故意留下一些未完成的雕塑之前,日本詩歌就已經打破了韻律的對稱性。

 1995年,山口大師訪問巴黎。 在參觀克魯尼博物館時,欣賞了著名的《女士與獨角獸》掛毯後,他向雅卡爾致敬,並將他的兩幅捲軸作品贈給了吉美博物館。七年後,第三幅長卷被吉美博物館收藏。2008 年完成的第四卷捲軸是該系列的完結篇。

 有興趣的觀眾,不妨在 3 月 25 日展覽結束前,前往巴黎16區的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一觀。

 

 

 Gallimard出版的展覽目錄,208頁,35歐元,電話:01 56 52 54 33。網址:www.guimet.fr。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