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用煤炭製造蛋白質牲畜飼料

發表時間:

《國家地理》雜誌近期刊登消息顯示,中國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利用煤炭提取蛋白質牲畜飼料,因為是使用煤炭進行轉換,從而減碳,而且經過該技術生產出來的生物蛋白質比植物更豐富,可以部分替代動物飼料,減少飼養牲畜對土地和水資源的需求,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和畜牧業。 

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被大面積砍伐後來飼養牛,為人類提供肉類
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被大面積砍伐後來飼養牛,為人類提供肉類 REUTERS - UESLEI MARCELINO
廣告

減少種植牲畜飼料用地

《國家地理》雜誌於1月10日刊登消息顯示,中國科學家們進行的一項研究可以利用從煤炭中提取的甲醇進行轉化後,獲得比從植物中產生的蛋白質更豐富、更全面的蛋白質。

就是這些科學家們實驗成功開發出一種將煤炭轉化為蛋白質有效的方法,用這種轉換的蛋白餵養牲畜的效率比天然植物高得多,也比種植飼料植物使用的土地要少。 

統計顯示飼養牲畜的牧場和用於生產動物飼料的農田加起來佔用了 4千多萬平方公里土地,這遠遠超過了整個地球種植糧食麵積的四分之一,因此科學家們現在尋找一種解決辦法就是在實驗室中培育用於牲畜飼料的蛋白質。 

大家知道因為種植植物來餵養動物使得土地的利用效率相對較低,一些種植飼料的土地本曾經是森林或是其他用地,如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被大面積砍伐後來飼養牛,為人類提供肉類,這種方式屬於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因為大面積森林被破壞也減少了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能力,受到越來越保護環境人士的批評。 

另外,隨着世界人口持續增長,人類社會對糧食需求也越來越大,如何在耕種糧食作物,種植飼料植物之間找到平衡是一種挑戰,同時還需要保護環境不退化。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顯示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吳昕教授的領導下,開發出了一種利用煤炭中提取的甲醇生產蛋白質的方法,他們認為這種方法比現有的基於種植植物的方法更有效,這減少飼養牲畜需要的農作物。 

把煤轉化為牲畜飼料蛋白質 

為了從煤炭中獲取蛋白質,科學家們的研究小組首先將煤炭轉化為甲醇,煤炭可以通過煤氣化轉化為甲醇。隨後將甲醇引入一種特殊的皮氏酵母菌株,這種菌株能發酵甲醇,產生含有氨基酸、無機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的蛋白質。 

有成功結果 

研究人員們認為與傳統植物相比,這種方法能讓農民更有效地餵養牲畜,同時大大減少種植飼料需要的土地面積。 

從煤炭中提取的蛋白質與從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質相比,它的蛋白質含量更豐富、更全面。可用於部分替代大豆等動物飼料。 

消息顯示中國科學家們研究小組是在英國石油公司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就開創的石油轉化為蛋白質生物技術的基礎上,着手研究利用化石燃料生產蛋白質的工藝。 

《國家地理》雜誌報道指出研究小組的關鍵創新在於選擇酵母菌株並對其進行基因工程改造,使其比以前的菌株更有作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轉化效率,目前其轉化率達到計算的 92%。

另外,據《南華早報》消息,研究人員們已經與一家生產合作夥伴建立了聯繫,開始嘗試進行工業生產,而且在一家工廠里已經生產了數千噸這種蛋白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