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泰媒:緬甸和平希望渺茫

發表時間:

緬甸戰局持續動蕩,各方預料隨着旱季來臨以及軍政府實施徵兵令,緬甸內部的戰爭局勢將會進一步升級,而隨之而來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地緣政治動蕩更值得密切關注。泰國媒體悲觀地認為,複雜的國際政治角力使得緬甸實現和平談判的機會愈發渺茫。

緬甸戰局持續動蕩,各方預料隨着旱季來臨以及軍政府實施徵兵令,緬甸內部的戰爭局勢將會進一步升級
緬甸戰局持續動蕩,各方預料隨着旱季來臨以及軍政府實施徵兵令,緬甸內部的戰爭局勢將會進一步升級 © HANDOUT / AFP
廣告

綜合泰國媒體報道,自 2021 年緬甸軍人奪權以來,緬甸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之間的戰鬥已經演變成一場全國性內戰,目前不斷惡化的混亂局勢波及周邊的泰國、孟加拉國、印度和中國,除了遭到炸彈落入邊境的安全困擾,內戰升級所造成的難民潮更將給邊境帶來一場更加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據聯合國資料統計,緬甸已有超過 270 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其中 80 萬人自 2023 年 10 月以來無家可歸,該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可能會以驚人的速度惡化。

最近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泰國總理塞塔(Srettha Thavisin)對外透露,跟緬甸簽有 東盟同意讓泰國在解決緬甸危機的進程中發揮帶頭作用。這一表態隨即遭到當地媒體求證,比如如何在泰緬邊境達府湄索縣設立“人道主義走廊”,怎樣克服在實踐過程中遭遇到的邊境複雜因素等。自稱“推銷員”的塞塔強調了泰國對外國投資的開放態度,旨在提振國家經濟,並未闡述泰國幫助協調解決鄰國“熱戰”和該地區危機的外交願景。

泰國軍方消息稱,泰國第三軍區已與克倫民族聯盟(KNU)負責人進行協調。將通過湄索縣第二泰緬友誼大橋向距泰國邊境約98公里的緬甸克倫邦一側運送第一輪援助物資,援助那些遭遇戰火而不得不逃離家園的難民。有泰國學者指出,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角色至關重要。亞洲開發銀行(ADB)可運用在東南亞地區主導開發經濟走廊的優勢分擔援助緬甸難民的責任。

面對迫在眉睫的區域安全挑戰。泰國媒體觀察緬甸周邊國家各自採取了封堵邊境關卡的應對措施。分析稱,由於緬甸局勢動蕩嚴重衝擊到中國的緬甸戰略布局,因此努力尋求停火的另一股力量來自中國。自去年底緬北“三兄弟聯盟”在撣邦和若開邦發動“1027行動”以來,該聯盟始終面臨中國關於停火的施壓。今年1月各方在昆明會談後達成停火協議,然而休戰僅限於與中國接壤的緬甸撣邦。

在緬甸政府軍喪失優勢的情況下,大部分戰鬥仍在繼續。尤其緬甸西部若開邦依舊沒有和平可言。三兄弟聯盟的若開軍(AA)堅稱佔領該地區的軍事目標不變,同時聯手前政府力量人民防衛軍(PDF)和克欽獨立軍(KIA)跟政府軍激戰。可以說,若開邦反叛武裝力量甚至沒有興趣討論關於若開邦的停火協議。

儘管中國希望促成停火,重振中緬邊境貿易,但卻無法迫使緬甸內部各方達成協議。據報道,緬甸政府要求北方聯軍從邊境貿易路線撤出,但遭到拒絕。在中方敦促下,新一輪談判將於今年5月進行。

關於印度對緬甸的態度,泰國學者蘇帕威(Supawit Kaewkunok)撰文追溯印緬關係稱,印度學界有人持一種觀點認為緬甸因共享喜馬拉雅山脈和孟加拉灣而應歸類為南亞國家。而歷史上緬甸在淪為英國殖民地期間一度被併入了“英屬印度”的領土範圍,因此在印度實行聯邦制以後,曾經於1947年提出將緬甸拉入印度聯邦的構想,但遭到緬甸拒絕。

而印度與緬甸接壤地帶是一條俗稱“雞脖子”的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該地區活躍着許多與緬甸方面有親屬關係和種族聯繫的武裝分離團體,新德里認為直接威脅到印度的軍事和安全戰略。印度獨立70年來始終還在打擊分裂組織,因此就內部安全事務而言,緬甸對印度的內部和平與秩序影響至關重要。一些印度安全專家認為,緬甸作為印度的鄰國,與中國的關係更為密切,隨着中國對緬甸影響力增強,勢必會對印度形成封鎖。 這種關係對印度的外交和安全戰略不利。

冷戰結束,全球地緣政治再次發生轉變。 印度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其外交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特別是“向東看”即後來的“向東行動”政策,使改善與緬甸的關係成為增強印度在東南亞影響力的實質性目標,畢竟緬甸是印度進入東南亞的第一道重要陸地屏障。儘管印度並不樂見緬甸與中國關係緊密,但多名印度專家仍然支持莫迪政府跟緬甸各方保持密切接觸,希望跟緬甸成為盟友。基於這一理念,號稱“全球最大民主國家”的印度對 2021 年的緬甸奪權政變採取了剋制態度。而同樣有趣的是,中印雙方對緬甸軍人奪權事件都沒有做出批評表態。兩國繼續與緬甸新政府保持關係。 特別是印度仍然與敏昂萊軍政府保持着關係,奉行被視為支持現任政府的實際政策,特別是多次派高級官員參加與緬甸軍政府的雙邊會議。 印度的這些立場被視為對軍政府的支持並重申了牢固的雙邊關係。但印度目前對緬甸的政策並無意以任何方式承認緬甸軍政府。 儘管這種外交操作在學術上存在很多爭議,但實際上這是印度現實看待國際政治的策略。歸根結底就是維護印度自身的國家利益。

另據泰國媒體報道,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本月21日至22日對喜馬拉雅山小國不丹進行國事訪問。莫迪上次訪問不丹是2019年。印度總理辦公室聲明稱,印度和不丹之間有高層定期互訪的傳統。據悉,新德里政府在鄰里優先政策(Neighborhood First Policy)下承諾將對不丹的5年持續發展計畫提供資金援助,合作領域包括公路鐵路聯通、能源與水電合作、旅遊與金融投資等。

莫迪此行是對不丹首相托傑(Tshering Tobgay)幾天前訪問印度的回訪。托傑今年1月再次贏得選舉並出任首相。他上任後首選印度進行訪問。印度媒體評論,新德里政府承認不丹是位於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緩衝國之一,在地緣安全上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印度與不丹已經達成戰略安全夥伴關係。

印度和不丹都與中國存在長期的邊界爭端。不丹與中國迄今未建立外交關係,但雙方經貿往來呈現發展勢頭。兩國於去年10月簽署了聯合勘界解決邊界爭議的合作協議。近年來,北京推動“一帶一路”發展項目,不斷與周邊國家達成貿易和基礎設施協議。根據印媒報道,有衛星圖像表明中國在不丹北部邊境地區實施了未被允許的基建項目。分析指出,時值印度在馬爾代夫新任領導人的要求下被迫撤軍,尼泊爾和孟加拉國政府與北京正加強合作,凸顯印度與中國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爭奪戰日益激烈,這一地區國家未來在處理與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上還將面臨更多挑戰。值得觀察的是,繼印度和不丹領導人互訪會談後,不丹政府是否會繼續就解決與中國的邊界問題跟北京保持對話與談判?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