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強化印太聯盟 美國積極拉攏印度

發表時間:

近期中美軍機與船艦在南海地區驚險遭遇的消息頻傳,超級大國在軍事上擦槍走火的風險仍然很高。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問北京尋求安全管控機制後,華盛頓上周迎來了訪問美國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美印雙方同意深化國防與技術合作。東南亞媒體分析稱,華盛頓迫切需要強化印太地區的合作夥伴關係,同時雙管齊下在本地區內實施軍事上力推“去俄羅斯”以及在經濟上“去中國化”。

USA Inde
USA Inde © សហការី
廣告

印度總理莫迪於621日至24日訪問華盛頓,莫迪自 2014 年上台以來多次造訪白宮,每每受到時任美國總統的熱情款待。然而外界認為,由於俄烏戰爭導致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發生急劇變化,印度總理此次訪美未來或將在多層次給本地區帶來深刻變化。

印度試圖在地緣政治上搶佔先機。泰國媒體稱北京“虎視眈眈”緊盯莫迪,這次作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邀請的客人高規格訪美,被視為具有“里程碑”或“分水嶺”的意義。印美兩國元首22日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多項國防技術與商業合作協議,這關係到印度未來在印太地區發揮的作用將會提高,以因應在地區內不斷擴張的中國影響力。印度與中國長期存在邊界爭端,印度需要擁有尖端武器打造有效的防禦體系。尤其俄烏戰爭促使中俄關係走近後,印度似乎意識到不宜在能源和武器上過度依賴俄羅斯,當下正是印度向美國靠攏並且擺脫對俄羅斯武器依賴的黃金時機。

印美兩國積極開拓外交渠道促進民間技術人才交流。莫迪在華盛頓向印度流亡者發表講話時宣布新德里當局同意在印度西北艾哈邁達巴德(Ahmedabad)和素有“印度矽谷”美譽的班加羅爾(Bangalore)增設兩座新美國領事館。印度今年在西雅圖設立了領事館,並將很快宣布在美國其他城市開設兩個新領事館,幫助印度技術工人在美國找工作並延長他們的職業期限。美國總統拜登宣布美印貿易總額比10年前增加了一倍多。美國將繼續扶持印度發展半導體製造業,以減少對中國電子設備的依賴,華盛頓希望將印度打造成一個因應中國的有效戰略制衡點。

華盛頓轉讓尖端科技並且鼓勵印度國防“去俄羅斯”。泰國媒體報道,美國通用電氣航天公司(GE)宣布與印度斯坦航空公司簽署備忘錄,雙方將共同為印度空軍生產噴射機引擎。評論稱,華盛頓轉讓尖端技術意味着印美關係出現了一些實質性轉變,美國試圖通過改變遊戲規則拉攏印度,促使印度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從而疏遠印俄關係。另有分析認為,儘管印度將藉此得以實現防禦結構多樣化改造,但短期內減少對俄羅斯武器的依賴可能性不大。

對於印度和美國領導人此番在美國境內會晤,外界評論指出:印度和美國抱有相同的目標,就是阻止亞洲或印太地區完全被中國影響力所掌控。印度新德里獨立全球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ORF)亞洲安全問題學者潘特教授(Harsh V. Pant)認為莫迪的華盛頓之旅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訪問。這表明印度與美國都有相互接觸的共同意願,雙方為了一致的需求走到一起。美國將印度視為印太地區可靠的合作夥伴。儘管這種合作關係與美國安全聯盟體系中其他的夥伴關係不同,印度並非正式的美國盟友(ally),但雙方在這種自由而鬆散的夥伴關係結構下開展合作,不僅有利於印度抵擋來自中國的震懾力,也會對協助美國達成重要的戰略目標產生裨益。

莫迪訪美令印度的外交策略受到外界重新評估。莫迪作為一名務實的政治領導人,上任初期就制定了“鄰里優先”的拉攏南亞國家政策,並在過去幾年中投入了大量外交資本,然而與中國的敵對態度和與巴基斯坦長期缺乏信任,始終是局限印度擴大地區影響力的傳統屏障。美國新安全中心(CNAS)印太安全項目負責人柯蒂斯(Lisa Curtis)表示:印度與美國互為技術夥伴關係是兩國元首磋商的核心所在,如今技術問題至關重要,尤其是中國在發展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進步後,讓美印雙方都看到加強合作的必要性。《印度時報》(Times of India)副主編巴吉(Indrani Bagchi)撰文引用了印度前總理辛格(Manmohan Singh)的觀點強調,當經濟規模變大時,它就是具有戰略性的。 莫迪總理對華盛頓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事訪問,展現出世界地緣政治變化將決定國與國之間的信任、戰略布局以及未來的經濟走向。在一個高新技術決定外交政策的世界裡,印度和美國在彼此身上下了很大的賭注。與此同時,莫迪和拜登各有一些棘手的問題亟待解決,才能促使印美關係達到新的水平,其中包括印度製造、人工智能合作以及軍事技術轉讓等等。印度媒體將眼下熱絡的印美關係是兩個國家在急劇變化的世界秩序中努力適應而探索出的一種重要雙邊關係。

 莫迪美國行期間還會見了特斯拉、蘋果、谷歌、微軟等幾家美國科技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新加坡經濟評論指出,近年來中美兩國從貿易戰轉向技術戰,競爭關係升級導致地緣政治風險升高,從而給全球供應鏈帶來巨大壓力。加上中國在流行病期間採取“清零”防疫政策,促使發達國家紛紛考慮如何規避在中國投資的風險,以日本為首的多家跨國企業開始提倡中國加一”(China Plus One)投資戰略,藉此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在”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理念引導下,印度開始在全球供應鏈洗牌過程中受到青睞,尤其中美競爭導致電子產品等關鍵行業的供應鏈出現碎片化趨勢,這對印度而言無疑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另一方面隨着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印度人口紅利仍佔優勢。雖然難以撼動中國三十年來的“世界工廠”地位,但成為中國替代選擇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觀察發現如今輿論風向突然逆轉,印度被吹捧正處於地緣政治的有利位置,一年前俄烏戰爭爆發時印度因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自私”和“機會主義”而受到西方國際社會嚴厲批評,如今媒體盛讚印度的石油產品出口穩定了全球能源市場,有利於控制通貨膨脹,並使印度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過去 6 個月以來,美國科技公司蘋果在德里和孟買先後開設了兩家零售店,並計畫在未來添加更多分店。作為最大供應商的台灣富士康也投資5億美元建設iPhone工廠。

當然,印度觀察人士同樣注意到新德里跟美國合作的風險與挑戰,即:美國政治僵局惡化很有可能會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後果。有意見認為新德里政府擔心的是,如果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被逼得入絕境,而戰爭仍在繼續進行,俄羅斯極有可能更進一步向中國靠攏,俄羅斯依賴中國將不斷促使中國成為地緣政治變化中最大的贏家。

東南亞媒體觀察在美國總統拜登任期內,此前舉行的高規格元首級外交只有兩次,分別是2022年底訪美的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和20234月造訪白宮的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韓國總統尹錫悅24日率令百人企業團結束了三天的越南訪問,雙方高峰會晤後同意加強海上安全與貿易合作,目標在2030年促使韓越雙邊貿易額達到1500億美元。時值中韓外交風波不斷延燒發展到雙方民航班機喊停的不和諧情境下,大批韓國企業是否響應華盛頓的“去中國化”倡議值得繼續關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