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藝術

從氣味的社會功能看香水

發表時間:

各位好,我是安東尼,歡迎收聽文化藝術。我今天的話題是香水。小時候在杭州,每次見到這裡痛,哪裡痛的老人,總是能聞到一種很特彆氣味。那是從他們身上的一種有藥性的膠帶傳出來的味道,氣味越大,當地人就覺得藥性越足,活血化淤和止痛的療效越好。這種膠帶叫傷筋膏, 裡面往往有一種氣味很重的原料,叫麝香。

Image carrée
Image carrée © FMM
廣告

後來搬到巴黎來工作、生活,經常聞到法國人身上一種很特殊的香水味道,多多少少有一點中國老頭老太太的那種傷筋膏的味道;不同的是多了一點花香和木香。而這種香味給人的暗示是:這抹香水的人的生活真考究,精緻到看不見摸不這的細節了。

逢年過節,買香水的巴黎人,既然花了錢,買了昂貴的香味,當然就要用語言來描述一下他買的香水為什麼好,為什麼高級,甚至值得花一筆能進米其林餐廳午餐的費用去買。有一次,一個喜歡穿羊絨面料的上衣,seaisland 棉襯衣的高校青年哲學教師跟我分享了一個秘密:他的香水裡有musk 的成份,這個材料是公認的能夠激發女朋友情慾的成份。所以,他每天都要抹香水,言下之意是,這是萬能的愛情保鮮劑。

什麼是 Musk ? 這就是傷筋膏里的麝香啊! 難道我童年時期那些整天喊這裡痛那裡痛的老人,嘴上說要止痛,實際上是要暗渡陳倉,永葆青春嗎?

作為一條線索,我開始對香水的原料感興趣起來。原來中國中藥店裡的很多藥材都是傳統法國香水的原料, 比方說藏紅花,比方說沉香, 比方說肉桂。尤其是藏紅花和沉香,這是兩種特別名貴的材料,而用貴重香料做的香水,價錢不菲。

對原料的好奇只是一個引子,它把我帶進了一個可以通過我的生活經驗去假設,去核實,去組織問題、研究問題,去找方法研究,通過研究又發現新的更有意思的問題的過程。不僅好奇,更是因為我覺得我可能具備通過香水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資源,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而且還很好玩。好玩,我就有堅持下去的熱情。

最初的一個問題是,香味的社會功能是什麼? 是不是不同的香味有不同的社會功能?

我假定香味有社會功能, 因為哲學青年告訴我麝香能催情,當然對個體的情人來說它只是一種性愛的激發作用,但是當一大批情人都相信麝香的催情作用,並且天天在用它,從而催情對香水製造產生影響,影響原材料的開發,影響就業,影響營銷,影響利潤,那就形成了社會功能。

還有,二十世紀的香水分男分女。男香水有一定的氣味方向,女香水有另外一種氣味方向。但到了21世紀,男女之別越來越小,因為香水製造商越來越多的推出男女通用的氣味。舉個例子,20世紀初的時候,琥珀的氣味往往限於女香水,到了1965年,Jean-Paul Guerlain 推出了一款叫Habit Rouge 的男用淡香水,把琥珀的味道作為這款香水的主調子,第一次讓男人身上也散發出好聞的琥珀味兒。 從此以後,琥珀味兒就名正言順地成為男人的味道之一。這給我了一個提示,就是說香味也用來區分性別,但這種區分也是在發展變化的。

有了這些最初步的線索,我對氣味有社會功能的假設開始有了信心, 當氣味的社會功能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得到證實,那麼香水作為氣味產品,它一定有參與社會功能的作用。

我想起了宗教場合里的氣味。比方說佛教法式里經常會出現熏香和沉香的氣味。天主教的禮拜里,也會看到神父搖擺着香籠,煙霧中瀰漫著熏香的氣味。

在經濟條件比較優越的佛教信徒之間,我就看到過拿沉香做禮物的場景。沉香在這種場合代表着信徒們在對信仰的共識,分享過程中的情誼。

在經濟層面,香水被認為是最有利可圖的生意,因為一款複合香型一旦定型,就可以大量複製。香料靠聞,製成香水以後,原材料看不見摸不着, 香料的成本和香水成品的價格造就了傳說中的巨大的收益比, 這種收益在大量複製量產的過程中又產生出巨額利潤。往往一家時裝公司靠衣服掙到的錢不如靠品牌製造的香水掙到的錢多,所以香水對時裝公司能不能長久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香水光靠香味就能獲得成功嗎? 這也是一個好問題。21世紀,香水的品種就跟時裝的款式那樣,翻新得非常快。往往一款新晉香水,沒過幾年就不再生產了, 就跟服裝一樣,新款過了季節就要給下一季讓路。

如果假定社會功能和香味之間有關係的話,那社會功能在時間上是一個相對穩定的一方,當香水和復方香味的設計並不穩定,那又怎麼和社會功能綁在一起,成為白頭到老的符號呢 ?

會不會反過來,不是社會功能在社會活動中綁定香味,而是香味製造出來以後被營銷團隊附加了一些意義推送給社會呢 ?如果之後附加上的意義被營銷式地推送給了社會和使用香水的人,它真的能站得住腳嗎?

換個說法,如果麝香真的能催情,在歷史上一直被用來當作催情工具,那麼含有麝香香味的香水就有實際功能。 如果麝香沒有實際催情功能,只是被市場營銷團隊在產品推廣中製造的幻覺,那就在另一個範疇里了,是能不能信以為真的範疇了。

對於香水的研究興趣來自我在藝術領域碰到的問題。在當代藝術領域,少數登上大雅之堂的具有引領性的創作是有感而發的作品, 而多數在市場上流通的是有發而感的作品。 什麼叫有發而感? 就是先做出一個與標誌性名作在形式上接近的作品,先有一個能夠容易被指認為當代藝術的外在形式,然後再給外在形式硬加上思想符號的解讀。這就是有感而發與有發而感的區別,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

那在復方氣味的領域,什麼是有感而發,為什麼有感,怎麼發?什麼是有發而感呢?為什麼發,怎麼感 ? 什麼是高級的氣息,什麼是高級的香水? 什麼是不高級的氣息,什麼是不高級的氣息產品 ? 如果找到答案, 不僅對於我們怎麼用香水,對我們怎麼欣賞藝術也許也會有幫助。

最近我和嬌蘭的調香師,香水部總監 Delphine Jerk 談過一次, 我請教她對她調製的香水的社會功能的思路,她告訴我,她對嬌蘭歷史上的主打元素,那6種原材料特別感興趣。 實際上,她想強調的是品牌的 ADN 基因。她的新開發的香水與老底子嬌蘭的各種香水中能給品牌定位的歷史性原材料之間的紐帶是她要強調的重點。

這是LVMH的商業政策, 在Dior 等品牌里也可以看到。新產品與老底子的王牌產品的繼承關係和發展關係,這是產品的起承轉合。但還回答不了香味的社會功能這個問題。作為初步的訪談,它為我的問題提供了語境的線索。

語境只是背景,對於香水的研究需要進入調香房,一個個去聞,和調香師們一個個去談,帶着我的問題去談,去發現。這是一個長期而有趣的工作。我有一種想象,中醫中藥有傳統的方子,比如十全大補湯,是一種由多種藥材配合使用的傳統復方, 而且定型下來。而中醫師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會在傳統復方的基礎上增增減減,做些調整。香水會不會也是這樣,有一種復方基礎,復方規則,根據不同的季節,氣候,地域和風尚做一些調整呢? 如果真是這樣,那和氣味的社會功能是不是會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呢?

在以後的節目里,我會和不同的調香師談,把他們介紹給大家,我們一起在香味中,在觀察復方香味的組合中, 來觀察和分析香味這個看起來可有可無的元素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的角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