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鄧聿文「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闡析習近平權力崛起的邏輯及未來

發表時間:

旅美長期觀察中國政治、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鄧聿文的新書「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習近平研究」日前在台灣出版,書中分析了習的大戰略、治黨和治國術、政敵和盟友、偏執人格、對台灣的垂涎、二十大人事布局和政治路線的特點、習政權的性質和表現形式,佐以對中國的國家主義、中美對抗的「持久戰」性質、鄧小平和江澤民這兩代中共核心的政治遺產等之論證,大膽提出習近平的一人專制早已不合時宜,雖然短暫地建立了宛如毛時代的權威,卻終將被其他執政方式替代的假設,讓關心中共及中國當下與未來的讀者可以更了解習近平,在理解和推估時勢的時候,也有更客觀參考依據。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的新書“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
中央社刊照片
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鄧聿文的新書“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 中央社刊照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習近平治下的中國走向何方不但攸關中國自身命運,也牽動全球政經情勢。而「不合時宜的人民領袖:習近平研究」則從一個長時間視角,系統且全面性地對習政權進行研究評估和階段性總結。全書7萬餘字,並收錄多篇近年曾發表的文章。

鄧聿文在書中自序中表示,除了朝鮮,習政權是當前全球「唯一的貨真價實的極權政權」,具有過去極權統治不曾具備的數字科技極權功能,對自由世界構成巨大挑戰,而為何進入21世紀的今天,極權統治在中國復活,正是本書要解答的問題。

鄧聿文寫道,按理,在經受毛的文革的恐怖統治以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洗禮後,中國不應再出現毛式極權統治。可是毛的幽靈在一個曾經遭遇毛的迫害的中共元老家族的後代身上附體,就顯示出它的極度荒謬性。

鄧聿文表示,這種荒謬性在新冠疫情3年、特別是2022年得到集中的大爆發,讓世人見證了這個政權在因應疫情、管控人民上是何等的荒腔走板。

據他分析,習近平雖在中共20大如願以償獲得了中共書記第三個任期,但「有權而無威」,權威根本不足以支撐權力,所以他的權力本質上是脆弱的,隨時可能遭遇某種重大挑戰。

習近平是一個猶抱琵琶的人民領袖

另外在新書正式面世前,5月8日作者在其Youtube頻道聿文視界錄製了一期名為:習近平:我要成為人民領袖”!其中,鄧聿文形容習近平是一個猶抱琵琶的人民領袖”。

他說:作為一個自我期許非常高的人,習或許認為自己對中共的再造之功比得上毛打天下之功,當然也就想人民想對待毛一樣對待他,得到“人民領袖”的稱號,並讓這個稱號成為中國政治的正式語言,在黨的文件、官方宣傳和民眾中傳播開。無奈人民群眾太不“開竅”,沒有領會他的心思,他也沒毛的自信,怕遭黨內和群眾的反對,所以,在要不要將“人民領袖”的稱號正式推出的問題上,有些猶猶豫豫,只好隔段時間通過央媒放風試探,看黨內和社會的反映。

然而,時代畢竟不同,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洗禮,多數民眾還是有基本的免疫力,分辨得出好與壞,即便毛再世,他今天要得到“人民領袖”的尊稱,恐也很難。習過去10年行高壓統治,雖然人們不敢或不願反抗,被迫噤聲,但要他們去附和,呼應當局的“人民領袖”稱謂,是不可能的,一些基本的底線不能突破。

縱觀歷史,“人民領袖”不是自封的,也不是由他人廉價奉送的。習倘若真要讓自己成為14億中國人發自內心認可的“人民領袖”,最起碼要廣開言路,讓人民暢所欲言,沒有任何顧慮地說他們想說的話。

當局今後還會用“人民領袖”來描述習,但要強推這個稱號,成為官方正式用語,人們都這樣稱呼他,則斷無可能。看來,習只能遮遮掩掩地讓全國人民了解他這個心思了。

黎安友序:聿文認為習有獨裁者的缺陷終將被取代

值得一提,美國著名研究中國的學者黎安友(Andrew James Nathan)替鄧聿文這本新書撰寫推薦序文。據黎安友指出,本書深刻地分析了習近平的統治方式,也展示儘管習近平上任前10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並非沒有弱點。獨裁者容易鑄成大錯,而習近平已經犯了一些錯誤。

黎安友寫道,鄧聿文闡述了在胡錦濤時代,中國共產黨面臨危機之後,習近平面對當時已經變成泥足巨人,以至於無法保證其生存的共產黨,進行了強力集權的原因和過程。他深刻地分析了習的統治方式,對習要完全控制中國社會的做法提出了質疑。畢竟在現在的中國,人們仍然可以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他們的抱怨,而且與毛澤東時代相比,除了在 Covid 封鎖期間,政府對人們的私生活基本上不太介入。

西方將中國崛起稱為「中國威脅」,而鄧聿文給了它一個更客觀的視角。習近平尋求地區主導地位。因為沒有它,中國永遠無法免受它認為的來自美國的永久威脅。這種對地區主導地位的爭奪確實威脅到現狀。但中國要實現這一雄心面臨許多障礙。在亞洲之外,中國也在尋求更多的力量,但主要是為了市場准入和外交影響,而不是政治或軍事優勢。習近平並不尋求向其他社會傳播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或中國模式。

即使中國的這些目標並不像許多美國人想象的那樣具有威脅性,但它們確實挑戰了美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美國自然會做出抵制。過去華盛頓遲遲沒有意識到中國實力不斷增強帶來的挑戰,而現在它終於開始反制。中美之間的競爭是真實的,但鄧聿文警告西方,無論是以冷戰還是熱戰,都不要將中國推向全面對抗。如果中美不能和平競爭,中共內部的改革勢力將別無選擇,只能支持習近平的民族主義專制統治。政治改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變成鏡花水月。

在這場爭取更大影響力的長期角力中,習近平意識到中國有很多弱點,而美國有很多優勢。這意味着中國必須採取「持久戰」的戰略。這個「戰」不一定是武裝衝突。它可能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冷戰。但鄧聿文認為武裝衝突依舊可能。台灣是中國打破亞洲力量平衡的突破口,不僅出於歷史和戰略原因,台灣本身對中國很重要。但如果中國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對抗,並成功威懾或挫敗美國的干預,那麼整個亞洲的力量對比就會發生變化,中國將一舉實現取代美國成為地區主導力量的目標。既然美國也明白這個邏輯,那麼台灣就成為對雙方都利害攸關的問題。這就是武裝衝突難以避免的原因。鄧聿文不認同這場危機會像一些美國戰略家預測的那樣在短期內發生,但他認為習很可能會在他卸任之前攻打台灣,特別是在 2035 年。

鄧聿文也展示儘管習近平上任的頭十年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他並非沒有弱點。他有獨裁者的缺陷:他只靠自己,誇大自己的知識,不向他人問計,而一意孤行。不僅在社會上,甚至在執政黨內部,他都不容忍獨立勢力。這形成了一種扼殺社會創新和適應的情緒。

獨裁者容易鑄成大錯,而習已經犯了一些錯誤。他統治的中國比毛時代的中國發達得多,也更受普世價值觀的影響。他在黨內外都有敵人。他甚至不能信任自己在統治集團中的同僚。像習近平這樣的強勢領導人可能是欲擺脫江胡統治的弱點、挽救中共所必需的,但一人統治不可能永續。

這些都是讓鄧聿文認為,習近平的執政方式是過渡性的、最終會被其他執政方式替代的原因之一。這本書以一個深思熟慮的路線圖結尾,描述在中共領導下如何進行政治改革,不會造成社會動亂,並且達成真正的有制衡、獨立的司法機構和負責任的政府。中國的國家憲法其實為中國的民主做出了良好規制,但前提是全國人大必須刪除中國憲法中共產黨管制一切的序言。在序言之後,憲法的其餘部分描述了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只要中國嚴格按照憲法的規定運作。

黎安友在序文的最後表示,榮幸推薦此書,因為鄧聿文分析當代中國的眼光比其他論者都更深遠。

(此序文來源自博客來網站: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5912?loc=P_0004_010

作者簡介:

據電商平台博客來網站介紹,鄧聿文曾為中共中央黨校刊物學習時報副編審,為編製外聘用人員;2013年3月因刊登於英國金融時報的「中國應該拋棄朝鮮」評論文章而被解聘。2018年舉家赴美。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