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法建交60年

法中關係60年:歷史 、現狀、矛盾

1964 年 1 月 27 日,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正式將法國與中國 "這個比歷史更悠久的國家 "聯繫在一起,當時的中國被西方國家忽視,並與蘇聯關係惡化。這一決定為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之後與北京建交鋪平了道路。然而,在 60 年的時間裡,法中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有利於中國的變化。兩國一系列60周年紀念活動的背景是特別緊張的地緣政治:中美競爭、烏克蘭戰爭、近東和中東衝突、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所有這些問題都在影響着處於變革陣痛中的雙邊關係。

中國外交部長和法國駐華大使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慶典開幕式晚會上。
中國外交部長和法國駐華大使在中法建交六十周年慶典開幕式晚會上。 © Stéphane Lagarde/RFI
廣告

孤立的中國和尋求自身立場的法國

在法中建交60周年之際,法國Slate網站刊文回顧了法中建交的背景,指出,六十年前的 1964 年,阿爾及利亞戰爭已經結束了兩年,戴高樂將軍認為,現在是彰顯 "法國自我意願 "的時候了。這意味着要在一些國際問題上提出真正的法國立場。從此,法國與北約拉開了距離,並於 1966 年退出了這個由美國主導的防務組織。

本着同樣的自主精神,戴高樂與美國的印度支那政策保持了距離,並拒絕按照《馬尼拉條約》的建議向越南派遣軍隊。但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是 1964 年 1 月的中法建交。

當時,中國一直被整個西方世界所忽視,而且自1960年以來還一直與蘇聯不和。1963 年 10 月,戴高樂秘密派遣第四共和國總理埃德加-福爾(Edgar Faure)訪問北京。他發現包括毛澤東和周恩來在內的中國主要領導人都同意與法國建立關係。

後來,安德烈-貝當古前往中國,制定與法國外交和解的細節。這位政治家也是歐萊雅集團的董事之一,曾在上世紀 50 年代擔任部長,1966 年再次擔任部長。對於這兩位法國使者,中國領導人堅持一點:法國必須斷絕與內戰後撤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政權的關係。

“必須傾聽中國的聲音“

1964 年 1 月 27 日,巴黎與北京建立外交關係。中國外交部立即通知了毛澤東。當時,毛澤東在 1959 年和 1960 年實施了 "大躍進 "政策,導致了一場名副其實的經濟災難,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權力。該文章說,1964 年 1 月 27 日,毛澤東告訴他的英文老師章含之,法國做出了 "一個非常重要的姿態"。

戴高樂則在四天後,即 1 月 31 日,在他每年組織的兩次記者招待會之一上對這一外交承認發表了評論。他花了 20 分鐘解釋說,"證據和理由的分量與日俱增,法蘭西共和國決定將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置於正常的、換言之外交的基礎之上"。他描述道:"這個比歷史更悠久的國家,不斷決心獨立,不懈地爭取中央集權,本能地自我封閉……但意識到並為其不變的永久性而自豪,這就是歷史上的中國!“

戴高樂還談到了中國的戰略地位以及法國對與中國開展技術和文化合作寄予的希望。對於那些強烈反對法國這一倡議的人,特別是美國人,他澄清說:"顯然,這並不意味着對目前統治中國的政權的任何形式的認可......"

 戴高樂將軍說:基於所有這些原因,法國顯然必須能夠直接傾聽中國的聲音,也必須能夠被傾聽。

60年後兩國力量對比的變化

然而,在 60 年的時間裡,這兩個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有利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變化。這一周年紀念的背景是特別緊張的地緣政治:中美競爭、烏克蘭戰爭、近東和中東衝突、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在非洲日益增長的影響力......所有這些問題都在影響着處於變革陣痛中的雙邊關係。鑒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國際關係中的關鍵角色,戴高樂將軍的建議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意義。

法國網站 « 對話 »(The conversation) 的相關文章指出,1964年,中國在人口方面比法國更具優勢,但法國的經濟指標卻要好得多。 當時,西歐正處於高速增長期("trente glorieuses"),而中國則剛剛從1958年至1962年的 "大饑荒 "中走出來,"大躍進 "政策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即將於1966年發動的 "文化大革命 "十年黑暗將更是雪上加霜。

但時過境遷,中國在1978年開始打開國門,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得以飛速發展,2023 年,法中兩國的經濟關係似乎達到不平衡最高點,2022 年法國貿易逆差將超過 500 億歐元,這是法國最大的雙邊貿易逆差值。雖然法國跨國公司(航空航天、農業食品、奢侈品、化妝品)繼續在中國獲利,但對整個國家經濟結構的好處並不明顯,到 2024 年,600 億歐元的象徵性貿易赤字應該可以達到。

當然,這種雙邊失衡並不局限於法國,到 2022 年,歐盟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總體貿易逆差將上升到 4000 億歐元的天文數字。法國和歐洲各國政府主要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以及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將尊重世界貿易規則的神話的偏頗,一直無法對抗中國對其國內市場的保護主義措施或中國的隱性補貼。最新的經濟指標顯示,中國在許多經濟領域擁有壓倒性的優勢,無所不能,而且在每個領域的赤字不僅巨大,而且難以逆轉。

法國:國際關係中的典型

« 對話 »網站文章指出,法國對中國的立場是國際關係實踐中的典型例子。在將歐洲-大西洋和印度洋-太平洋聯繫起來的全球努力中,法國參與的主要多邊組織都對北京採取了強硬立場。

首先是北約,最近發布的兩份理論文件《北約 2030 計畫》和《2022 戰略構想》明確將中國視為國際秩序的競爭對手和威脅。歐盟通過 2022 年發布的題為 "戰略指南針 "的框架文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描述為 "系統性競爭對手"。最後是七國集(G7),該集團於 2023 年在廣島舉行的峰會上發表了一份聯合公報,集團各國元首在公報中對北京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明確的批評。

北約、歐盟和七國集團顯然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甚至是威脅。法國雖然是這三個組織的成員,但在處理中法雙邊關係時卻更加彬彬有禮,因為法國意識到,在氣候變化、發展中國家債務、烏克蘭戰爭和中東危機等一系列跨國問題上,北京是一個重要的合作夥伴。在 2023 年 4 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最後一次訪華期間,呼籲歐洲人不要在台灣問題上 "追隨 "美國,觀察家們注意到了法國的這一獨特做法,與戴高樂總統的第三條道路遙相呼應。

此外,在維爾紐斯舉行的北約峰會上,馬克龍確認拒絕北約在東京開設分部,這可能是為了避免引起北京的不滿,因為北京官員多次表示對北約向亞太地區擴張持非常消極的看法。法國認為,不在這一領域挑釁中國符合法國的利益,而中法關係在這一領域的影響目前正日益擴大。

亞太,中法關係未來的核心?

法國總統 2023 年對中國國事訪問結束時發表的《中法聯合公報》第四點指出:"法中兩國同意深化戰略問題交流,特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與法國駐亞太部隊司令部之間的交流。

文章指出,中國明確承認法國作為印太地區大國的合法性?如果是,意味着重大進展,與中方傳統立場形成鮮明對比,中國長期以來一直視法國為該地區的非合法大國。一位中國海軍上將在 2013 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的尖刻言論:"對我們來說,法國在歐洲"。分析認為,這是中法關係中的一個重要發展,需要在未來十年內加以關注。雖然有些人認為法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是矛盾的,但至少在戰略和經濟兩個方面是矛盾的。首先是堪培拉在美國的壓力下於 2021 年終止了法國向澳大利亞出售潛艇的合同,隨後簽署了 "奧庫斯 "號潛艇。這一事件表明,法國與盎格魯圈國家的價值觀相同,但利益並不一致。

另一方面,法國與中國的價值觀當然不盡相同,但兩國擁有共同的經濟利益。無論是在農業食品、奢侈品還是航空航天領域,中國都是法國工業旗艦的重要市場。總之,法國不打算與中國對抗,冒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而這些市場份額無疑會被西方競爭對手搶走。

巴黎營造出的矛盾

文章繼續寫道,法國對台灣的矛盾心理同樣明顯。法國決定於 2020 年 12 月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設立第二個台灣代表處。三年後,馬克龍決定在敦刻爾克港為台灣集團建立第二代電動電池工廠。

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儘管華盛頓熱衷於看到的與中國經濟脫鉤對巴黎來說肯定不是問題,但戰略利益與經濟利益之間的緊張關係仍在繼續加劇。因此,法國外交在東亞問題上表現得非常謹慎,並深刻認識到危機地區數量成倍增加的代價。這些都是在法國安全範圍內(非洲薩赫勒地區、近東和中東、東歐)發展的危機之外。

愛麗舍宮似乎還掌握着一種選擇:游擊外交。換句話說,就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法國最近先後加強與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關係,以加強化其印太戰略。在中俄霸權的邊緣,法國優先考慮中亞,與蒙古和烏茲別克斯坦建立了前所未有的關係,同時與哈薩克斯坦在能源領域保持着牢固的關係。

當前的困難和法國與中國合作但又競爭的態度,迫使巴黎更加靈活和創新。2024 年無疑將證實這一點。

雙邊關係三大優先事項

1月25日,慶祝法中建交60周年招待會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視頻致辭中強調了2024年雙邊關係的三大優先事項:

1,共同應對重大全球性挑戰: “事實和理性促使我們兩國共同努力,找到應對全球性挑戰的辦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糧食安全和發展”。

2,致力於解決危機,尤其是面對違反國際法的行為 :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我們也有責任幫助解決國際危機,特別是為了應對公然違反國際法基本原則的問題”。

3,重啟人文和文化交流 : “豐富的活動將為法中文化旅遊年奠定基礎。這也是我們所期望的結果,習主席和我也會提供鼎力支持。我仍然堅信,我們兩國對外和彼此間的開放是至關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法中建交60年之際,法國總統前去亞洲正在崛起的另一個巨人印度訪問,馬克龍作為印度總理莫迪的首席嘉賓出席印度共和國日盛大閱兵儀式,兩位領導人展示了他們加強兩國間 "前所未有的防務聯盟 "的願望。馬克龍對印度的法國僑民社團說,法印戰略合作大有可為,因為雙方都是民主制度,可以分享諸多價值理念。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