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自然法的捍衛者雅克·馬里旦第一節 宗教哲學一瞥

發表時間:

[提要]法國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有着豐富的天主教思想資源和深厚的宗教哲學傳統。但是,自法國大革命之後,共和國以政教分離為原則,天主教會和它的信條日趨衰微,已不在法國社會與政治生活中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宗教哲學的傳統,仍然深刻地影響着法國思想界。它所談論的重大問題,仍被許多思想家深入闡發。馬里旦(Jacques Maritain,1882-11-18– 1973-4-28)就是他們之中的傑出代表。

法國思想家雅克·馬里旦
法國思想家雅克·馬里旦 © Wikipédia Roger-Viollet
廣告

問:在法國,天主教哲學有着悠久的傳統,法國思想長廊中似乎不應該缺少這一派的代表。你選擇介紹 雅克·馬里旦,我想聽友們會有興趣。

答:確實如此。在西方哲學傳統中,有一支深厚、悠久的學派傳承,那就是宗教哲學。在羅素那部著名的《西方哲學史》中,第二卷的題目就是“天主教哲學”。這一卷又分為兩篇,上篇講教父哲學,下篇講經院哲學。因為在漫長的中世紀,佔據哲學寶座的就是宗教哲學。人們往往有一個偏見,認為中世紀思想界被教會把持,而宗教哲學儘是些為上帝辯護的、愚昧的教條。這個看法是不對的。其實中世紀哲學,充滿了極具挑戰性的思想,對那些哲學的基本問題,比如存在、自然、自由意志、靈魂與肉身、認知與啟示等等,都提出了極有見地的思想,也出現了像聖奧古斯丁、聖托馬斯這樣的大哲。當然,他們的哲學學說是為了支持信仰,為了論證神的存在及其真理。但這些論證充滿了睿智和嚴謹的邏輯,為人類思想大廈作出了寶貴的貢獻。法國研究中世紀哲學的大家吉爾松給“什麼是天主教哲學”下過一個精彩的定義。他說,“天主教哲學家所自問者,是在他透過信仰,相信為真理的命題中,是否有一些也可以由理性來認識為真理?一個信徒,只要仍把自己的肯定奠立在信仰所獲得的信念上,他仍然只是一個信徒,尚未進入哲學之門。但如果他在一些信念中,發現有一些可以成為知識的對象,他才成為哲學家。而且,如果他的這種新的哲學洞見是出自天主教的信仰,那他便成為天主教哲學家。”我們下面要講的馬里旦,就是這個意義上的天主教哲學家。

問:法國中世紀的天主教哲學家,最出名的應該是阿伯拉爾吧?

答:沒錯。阿伯拉爾是一位傑出的宗教哲學家,但後世人們記住他,倒不因為他的哲學思想,而因為他與愛洛依絲那段凄美的愛情。今天你既然提到阿伯拉爾,我就給聽友們講講他與愛洛依絲的愛情故事。聽友們也許會知道盧梭的名著《新愛洛依絲》,這部小說當時風行法國,成為啟蒙時代的光亮。這個新愛洛依絲,就是對着那個十二世紀的愛情女主角老愛洛依絲。有人把阿伯拉爾和愛洛依絲比作教堂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比作但丁與貝亞特里奇。這個比喻有沒有道理呢,請聽友們聽完故事自己判斷。彼得·阿伯拉爾1079年出生於布列塔尼一個小貴族之家,他從小就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在中世紀,哲學家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某一個地方開設論壇,四方有才之士可以來參加辯論。勝者就可以招收學生,創立自己的門派。阿伯拉爾就在這樣的論壇上,與當時的宗教哲學名家展開辯論,並且因為在辯論中大勝當時的名教師香浦的威廉,得以在聖熱內維耶夫山,就是現在巴黎先賢祠所在地建立了自己的學校。

阿伯拉爾的名聲為他招來許多崇拜者。其中有一位教士叫菲爾貝,他有一位侄女,叫愛洛依絲,是一位極聰明好學的女孩,當時大約十七歲。愛洛依絲容貌俊俏,雖然年紀輕輕卻學識淵博。阿伯拉爾對她一見傾心,為了追求愛洛依絲,阿伯拉爾租住了她的叔叔菲爾貝的房子,地點就在巴黎聖母院邊上的鮮花堤岸,現在的門牌是9-11號。菲爾貝深知阿伯拉爾的學識,他很高興阿伯拉爾租了他的房子,因為他有一個小算盤,就是讓阿伯拉爾來教導愛洛依絲。沒想到,阿伯拉爾和愛洛依絲卻相戀了。

問:看來這是一場師生戀哪?

答:一開始是這樣的,但是後來兩個人在學問上互相交流討論,結果他們從肉體上的情侶變成了精神上的知音,兩個人完全沉溺在愛情之中。阿伯拉爾為愛洛依絲寫下很多情歌,在巴黎到處傳唱,他們的愛情廣為人知。阿伯拉爾在他的《劫餘錄》中記述道,“我們結合了,先是朝夕共處,繼而心意相通,在講課的偽裝下,我們完全投身愛河。借她上課的機會,我們像情侶所想望的一般,私室獨處,書卷雖然打開,我們之間傾訴的更多的卻是溫柔言語,而不是經書的詮釋,交換的更多的是親吻而不是教導。”在十二世紀,像阿伯拉爾這樣的教士是可以結婚的,他和愛洛依絲之間的愛情也並非大逆不道。問題出在愛洛依絲的叔叔菲爾貝身上。他本來是阿伯拉爾的崇拜者,又把自己的侄女交給她教導,結果發現這位博學又聲名卓著的人,竟然和被託付給他的女子陷入愛河。他怒不可遏,召來幾個人下狠手把阿伯拉爾閹割了。後來愛洛依絲進了修道院,並且在神學方面有相當的修為,成了修道院女院長,阿伯拉爾也在隱修院中繼續他的講道和哲學思考。只是他們之間通信不斷,給後世留下了一束寶貴的書簡,編輯成集,命名為《聖殿下的私語》。在這些書信中,他們討論許多宗教哲學深奧的問題,把他們的塵世之愛化成對上帝的愛。他們在精神上仍然彼此認同是夫妻。愛洛依絲的那句名言,“即使統治全世界的君王要娶我為妻,我仍更願做你的情人而非他的王後”,便是他們忠貞愛情的明證。600多年以後,他們的遺骨終於被合葬於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實現了他們生不同衾,死而同棺的願望。

問:一般人印象中的中世紀都是陰森死板的,其實也一樣有愛恨情仇。

答:當然,而且正因為宗教禁忌,所以愛得就更狂熱更激烈。而且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即便塵世中的愛情不能實現,也能在精神上追求在另一個世界的慰籍。比如,阿伯拉爾在他的《劫餘錄》的結尾就斷言,“我們越是深知受到了不公正的冤屈,越要積極地承受它們,就算這些冤屈不能增長我們的美德,至少有助於滌盪我們的罪孽。既然一切都由天意決定,在面對考驗時,每個忠誠的靈魂,至少必須了解,憑上帝的至善,沒有任何事情在他的計畫之外,任何錯誤的開端都能由他親自歸於最好的結局。因此在萬物之中,我們只應該對他說,願你的旨意能實行。”好,我講這段故事,為的是能引聽友們進入一個宗教哲學的氛圍,因為和我們剛結束的弗洛伊德、拉康的思想相比,那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