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拜登歐洲行/ 中國

對華更強硬:拜登和北約沒有明顯說服歐洲

拜登此行歐洲,成功營造了“美國回來了”的氣氛,成功結束了歐美17年的漫長空客-波音貿易戰,卻在對華問題上,沒有那麼成功地勸服歐洲夥伴。誠然,歐盟領導人與美方在6月15日的布魯塞爾,共同針對“中國的非市場行為”達成一致,決定“聯合反制中國給予中企的不公正優惠”,然而歐洲早前已經在這一領域對中國不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與美國和北約直衝中俄而去的語調不同,歐洲多國領導人至少在談及與中國關係時,措辭謹慎,在承認與中國分歧,與威脅時,也多言及與中國合作。點擊以下視頻,了解詳情。

RFI Studio
RFI Studio © Ninan WANG/ RFI
廣告
RFI Studio
RFI Studio © Ninan WANG/ RFI

短暫的激動之後,該如何具體落實新的跨大西洋關係呢?一邊是威脅到其經濟主導地位的亞洲巨人,一邊是在數字經濟政策上嚴相逼的歐洲,美國希望尋求與歐盟達成經濟與貿易上的共識。而北約在峰會上,也首次將中國定義為安全領域的系統性挑戰。僅這一點,歐洲並沒有明顯被說服。美國和北約再次向歐洲強調,中國尋求破壞歐美關係,衝擊國際秩序,安全,價值觀體系。而英法德等國領導人,更多強調的,是與中國既競爭,又合作。

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我們不應該混淆目標 。北約是個軍事組織,而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並不僅是軍事關係。北約,就像它這個名字展現出來的一樣,涉及北大西洋,而中國跟北大西洋的牽扯很少。我認為,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分散自身,不能對與中國的關係產生偏見,我們與中國的關係,比軍事關係遠遠要廣泛,涉及經濟,戰略,價值觀,技術,而且也不能轉移北約在諸多挑戰方面的注意力。這些挑戰有:恐怖主義問題,與俄羅斯等鄰國的安全架構問題,等等。我認為,需要擁抱我們與中國的關係,以更廣泛的方式擁抱與中國的關係,就像我們在G7上所做的那樣”。

德國總理默克爾稱:“中國在很多問題上是競爭者,但中國也在很多問題上是合作者。我們昨天在G7峰會上就這樣說過了。我認為這很重要,類似於我們對俄羅斯的姿態,那就是永遠給出一個政治磋商的途徑,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就像我說過的那樣,北約需要在威脅已經存在的領域做好準備,而威脅確實存在於“混合(戰)領域”(北約以混合威脅指由國家或非國家行為者採取的行動,通過公開或隱蔽的軍事和非軍事手段,來破壞或傷害目標)”。

英國首相約翰遜解釋道:“我認為,而且我說過多次了:中國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巨大的事實存在。中國也是北約的一個新戰略考慮點。畢竟在過去的 72 年裡,北約花了太多時間思考蘇聯,當然是前蘇聯,去思考來自那個地區的各種安全威脅。但我認為當談到中國時,我認為今天在座的任何人都不想與中國陷入新的冷戰。人們大概是看到了挑戰,看到的是我們需要共同運作的事情。但人們也看到了機會,我們需要共同來做。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成功的聯盟,我都不知說過多少遍:這是歷史上最成功的軍事聯盟(北約)”。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