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中共意識形態與中西地緣政治對抗

發表時間:

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今年5月綜合中國問題研討會內容發表163頁的報告《重新思考安全問題--中國與戰略競爭時代》(China and the age of strategic rivalry),首章專門分析當今中國與西方的地緣政治對抗,指美中競爭源於中國不斷增長的力量和中共一黨專制及越來越多個人獨裁的政治制度,分析了中共意識形態在與西方對抗中的作用。

圖為英國外相侯俊偉與中國外長王毅2018年7月30日在北京會面
圖為英國外相侯俊偉與中國外長王毅2018年7月30日在北京會面 Andy Wong/Pool via Reuters
廣告

中國政治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其與西方的對抗?又在多大程度上決定中國的全球目標和行為?報告以前蘇聯為例,蘇聯與西方的對抗體現在社會主義計畫、一黨專政、生產資料國有化和打敗西方擴張共產世界的野心中,其大國地位及強大的常規和核軍事力量。中國則大不相同,其經濟結構更多樣化,允許繁榮的私營企業與強大的國有部門共存。與西方也遠非隔絕,且越來越融入世界經濟。此外,中共的意識形態在很大程度上遠離了原來的目標,用共同富裕取代共產主義,民族主義和儒家思想取代了馬列主義。並早已停止輸出革命。在堅持一黨專政的同時,不迴避與包括自由民主國家在內的其他政體的密集互動與和平共存。但中共沒有完全放棄意識形態戒律、社會主義信仰及固執的政治宣傳,壓制國內憲政和民主政見,讓國有部門凌駕於私營部門之上,不向外國公司完全開放國內市場。國力增強不僅使中共更好地維持了政權,還讓它在國際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十九大後,習近平的野心更直接導致了中國與西方對抗。

報告指北京的對外目標是消除任何威脅其穩定和統治合法性與長期性的外部力量。西方政府或非政府組織任何試圖影響中國政治、推動民主化的企圖都會遭到激烈抵抗和鎮壓。北京以“社會主義民主”和中國文化“例外論”來包裝政權;和前蘇聯一樣假裝優先考慮生存權而不是政治權力;中國支持強調主權神聖不可侵犯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以免自己受外國干涉。北京利用西方在金融危機、民主體制的功能失調和民粹主義興起等問題,毫不掩飾地推銷中國發展和治理模式,削弱國際間在人權、個人自由和隱私保護方面對西方價值觀的支持。自2012年起,中國公開發動反西方的全球意識形態戰爭:不斷批評民主國家的失敗,讚揚埃塞俄比亞和盧旺達等威權國家的經濟成就。

為擺脫孤立和建立統一戰線,北京在不損害核心利益的國際問題上表現出靈活性。在獲得當事國支持的情況下中國部分認可國家保護責任,改變對馬里和蘇丹的政策,緩解了與西方的地緣政治對抗。中共獨裁在國內有效管控了民族主義,如1999年轟炸中國駐前南使館後的反美情緒和2005年日本加強與美國聯盟後的反日情緒。有人甚至認為北京在控制民族主義暴力和反外國情緒方面比許多民主政府更有效,減緩了與西方的緊張關係。

中共的意識形態是否會令北京更謹慎更隱蔽地施展其國際策略呢?共產制度允許中國守口如瓶,默默達成目標,在吉布提設立海軍基地就是一例。中國一直在做大國的事情: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基地,以更好地為其利益服務。受孫子兵法影響,北京願意與窮國和富國都建立密切關係,以避免被強大的西方包圍。

報告結語指,中國與西方間的恐懼與競爭已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的特徵。華盛頓與北京已形成一種不對稱的新兩極,令受大國崛起和反民主意識形態影響的中西地緣戰爭加劇。只要中國維持一黨專制,結構性對抗就會繼續。如有一日政權更迭或實現民主化,競爭也只會緩和不會終止,但與西方的合作會成倍增加。如果屆時中國仍存大國雄心,會繼續在全球事務中發揮與其經濟、外交和軍事力量相稱的作用。未來中國政府無論信仰如何,都會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力量,比較各大國優劣,抓住一切機會來擴充其大國地位。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