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托克維爾之四:什麼是民主共和國?

發表時間:

[提要] 世界上有許多名為共和國的國家,但是他們並不一定是民主國家。在托克維爾看來,美國的民主制度才是保證一個真正的共和國品質的制度,他仔細考察美國民主制度的特點和運作方式,他斷言,民主制必將獲得世界性的勝利。

托克維爾肖像1839年
托克維爾肖像1839年 網絡照片
廣告

問:說起共和國,人們很容易把它與民主制度聯繫起來,但托克維爾似乎並不簡單地把這兩者當作一回事兒。

答:是的。本來共和國這個概念在它開始出現時,和民主制度並沒有必然的聯繫,只是它的構成要素中,有符合民主制要求的東西,比如亞里士多德曾經把國家制度畫分為六種,即君主制、僭主制、貴族制、寡頭制、民主制、平民制。他認為平民制和寡頭制的混合,就是共和制。而孟德斯鳩則把共和政體定義為“全體人民或僅僅部分人民掌握最高權力的政體”。正是共和政體的混合性質,決定了名義上的共和國,並不一定是一個民主共和國,甚至它不一定是一個“優良政體”。所以托克維爾在1848年為《論美國的民主》第十二版寫的前言中明確指出:“我們要建立的是一個動亂不已的共和國,還是一個永久康寧的共和國,是一個有條不紊的共和國,還是一個雜亂無章的共和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共和國,還是一個黷武好戰的共和國,是一個自由的共和國,還是一個專橫的共和國,是一個威脅財產和家庭的神聖不可侵犯的共和國,還是一個承認和以法律保護這種權力的共和國”。托克維爾實際上已經告訴我們,以共和國為名的國家,仍舊可能是一個暴君統治下的、剝奪人民自由權利的暴虐國家。在托克維爾寫下這些話的時候,法國的王權政體已徹底滅亡,法國正處於選擇自己道路的關鍵時刻。那時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剛剛誕生,就已經風雨飄搖。所以托克維爾認為,研究民主制的問題“不僅對法國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整個文明世界也有重大意義”。我們知道,《論美國的民主》一書出版於1835年,而在13年之後,托克維爾更堅定了他對美國民主制度的那些原則的信念。他說:“我們剛才提出的這個問題,美國已在60多年前就解決了。60多年以來,我們昔日創製的人民主權原則,在美國正完全取得統治地位。它以最直接最廣泛最絕對的形式,在美國得到實施”。但是托克維爾並不是天真地認為法國可以照搬美國的各項制度,而只是要學習美國民主制的那些基本原則。在托克維爾看來:“美國的各項制度所依據的原則,即遵守規則的原則,保持政權均勢的原則,實行真正自由的原則,真誠而至上地尊重權利的原則,則對所有的共和國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們是一切共和國都應當具有的,而且可以預言,不實行這些原則,共和國很快就將不復存在”。

問:這些原則不正是一個共和國的基本原則嗎?

答:對極了。這是對美國民主原則最簡明的概括。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厚厚兩大卷一千多頁,都是圍繞着對這些原則的闡述而展開的。那麼美國民主制度的基石是什麼?托克維爾認為是平等。他說:“我在合眾國逗留期間,見到一些新鮮事務,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過於身份平等。我沒有費力就發現這件大事兒對社會的進展發生的重大影響。它賦予輿論以一定的方向,法律以一定的方針,執政者以新的箴言,被治者以特有的習慣”。

問:為什麼身份平等會讓托克維爾如此關注?

答: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人追求的最重要的理想,自由平等博愛,平等赫然在列。托克維爾當然知道平等是法國人的追求,而他在美國親眼看到,身份平等是美國社會中不言而喻的一個事實,也就是說法國大革命花了那麼多精力,做了那麼多的犧牲,甚至人頭落地所追求的理想,在美國就是一個現實的存在。托克維爾思考這個問題的方向,是追溯到清教傳統,他看到“在美國,宗教是同整個民族的習慣,和它在這個國土上產生的全部情感交織在一起,這就使宗教獲得一種特殊的力量”。我們如果回顧美國歷史,就立刻能看到,首先到達北美殖民地的英國清教徒,完全避開那些繁瑣的宗教信條辯論,他們只信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伴隨這種出自神聖源泉的對平等的信奉,造就了人人獨立思考,不依附他人教誨的習慣。所以托克維爾認為:“美國人在不經論證而接受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後,也就承擔起接受基督教所提出和支持的大量道德真理的義務”。因此,美國人的平等觀,是自然合理的,是神意所授,它的根基極為牢固,這不像在法國,人們要通過革命來推翻貴族等級製造成的不平等。這就避免了在爭取平等的革命中走極端,最後成為無政府狀態的危險。

問:看起來美國人是把宗教平等變成了政治平等。

答:是這樣。托克維爾並不認為人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本來人在智力、體力財力上就是不平等的。他在美國看到的是身份平等、人格平等。由於美國從來沒有過貴族制,也沒有等級觀念。人人都要在生存中打拚,面對無盡的荒原,開拓者都是平等的。雖然有人成功,有人失敗,但不存在人格上的高低上下之分。這種平等反映在法律上,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變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富有者也沒有法律上的特權。托克維爾觀察到在美國,不同階層的人見面都會互相握手打招呼,看不出社會地位的差別造成人格上的不平等。甚至主僕關係也是契約關係,而不是舊貴族社會的那種人身依附關係。這種平等是民主的基礎。下面他還有更深入的分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