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中美貿易戰:網民批官媒文章“光明正大向美國認慫”

發表時間:

七月六號中美貿易大戰正式開打。當天,人民日報發題為《美國貿易霸凌主義貽害全球》的社論,誓言中國要打贏對美貿易戰,“捍衛國際經貿秩序,為全球發展撐起一片天“。不過很快,人民日報微博官網拋出一帖,小標題是《為什麼越強大的人越慫?》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中美貿易談判 2018年4月27日 路透社
廣告

帖文是這樣的:“不知你有沒有發現,現實生活中那些越強大的人反倒看上去越慫。開車遵守交通規則,說話和和氣氣,和他人衝突時盡量退讓,其實這才是生活智慧,反應的是人生境界,越認慫的人越能遵守規則,敬畏他人”

此帖立刻引爆跟帖,一個跟帖說:“這文字堪稱《阿Q 新傳》,魯訊先生大概得甘拜下風吧“

另一個跟帖說:“這就是光明正大理直氣壯的向美國認慫了?原來這就是各路官辦經濟學家宣稱貿易戰打不起來的原因?”

提到各路官辦經濟學家,正如新加坡智囊團成員鄭永年對中美貿易衝突的評論所說:“中國的智庫,有庫無智。幾十年來對世界重大事件判斷幾乎沒有正確過。就是因為沒有獨立性,一切看領導的意圖投其所好,從這次中美貿易攤牌看,中國毫無戰略對策,用最大的損失讓全民頂包。”

一篇題為《入饢》的網文這樣寫道:“昨晚發了帖子說竹幕落下,今天特意看看中國各路人等的觀點評論,體制內外都有。看完之後,第一反應,是我中華無人,然後再一琢磨,倒不是中華無人,而是官家不讓體制外人隨便說話,體制內的,也不敢隨便說話,萬馬齊喑究可哀,坐看全體跳崖來……對於這次貿易戰的中國應對,我只有一句話評論:正入美國精英之鑊,從此國運急轉直下。這話怎麼說?中美貿易戰,不是經濟領域的衝突,是政治上生死之拼,是戰略總體戰的一部分,當你拿數學模型分析說,中美關稅每提高一個百分點,雙方GDP下降多少點,你其實就跑偏主題啦。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今年一月份美國國防部發布的策略報告中,明確將中國列為最危險的敵人!

中國是一個剛剛完成工業化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是美國的最大債權人,信心爆棚,按美國人的說法是“要亞洲回到明朝的朝貢體系”,直接對抗美國的既有全球安全體系。你有實力同時又異心,而且在他眼中,你還是吃人肉的野蠻人,肯定要搞你了。但怎麼搞,就是一門藝術了。

中國是全球化的最大贏家,和西方世界有着千絲萬縷的經貿關係,一旦真的將“鐵幕”拉下,可能對手沒完蛋,自己倒先猝死了。

所以最佳應對措施,就是落下“竹幕”,也即是經貿關係不要一口氣馬上斷,要緩緩撤出 慢慢切割,關稅戰的核心目的,不是降低順差,而是逼跨國公司 將工廠搬離中國,不能回歸美國本土,到其他國家也行,這樣就制止出國企業 落地後的技術擴散效應,讓中國人想打小抄,也無從抄起。中國還搞封網?斷絕與海外網絡聯繫?那是更好!這樣,上 能做到封頂中國產業升級天花板,下 能做到重整全球產業鏈,使各國經濟不會過度依賴中國製造端的地位。這才是對中國釜底抽薪的做法。這個戰略的本質,其實也是“遏制”,但不是生拉硬扯那種,而是斯斯文文的那種。

你應對美國關稅戰,也提高美國進口關稅,正入美國精英階層之鑊。因為人家就等你這麼干,中美經貿關係斷得越徹底越好!

為何美國有這個心思,非要和中國做對,而且搞到決絕的地步?”

作者徐某人繼續寫道:“在我看來,過往十年來,確切說,是五年來,政府犯了三個重大錯誤:第一個,就是對外開放不夠,貿易壁壘太多,斷了美國資本的財路。

第二個,是第一個問題的延續,你不出讓本國市場給美國資本,不培育出鐵桿勢力盟友,那麼外貿順差所得,只能買美國國債做美國債主。記住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損失一個朋友的最佳方式,就是借錢給他。百年金融史的統計數據顯示,債權人的死亡率和利率高低以及金額大小密切相關。簡單說,借錢越多,利率越高,債權人死得越快。人,如此,國家也如此。

第三個,估計中國人沒幾個意識到,那就是中國從大陸國家轉型海洋大國,圖謀海上強權地位,這就踩着美國人的尾巴啦。因為海權是美國人的命根子,和大英帝國一樣,一旦歐亞大陸的哪個大國想轉型海上強國,那麼英美一定要往死里整你。因為海權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不容你染指。只要你發出覬覦海權的信號,他們立即行動起來 圍追堵截。

說到這裡,大家都明白了吧?中國想在本世紀混出來,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零關稅在內的全面對外開放,對內徹底改革,繼續韜光養晦。四十年來的巨大成功,已經告訴我們這條路非常有效,那麼為何要放棄成功的路徑,另闢蹊徑呢?

對手既然已經看出全球化和市場化是我們獲得成功的不二路徑,千方百計要誘惑我們倒退封閉,你還真按他們指定路線圖走,你傻不傻?

說實話,有的人,是真的傻!”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