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張倫:中國正在以改革的名義進入反改革時期

發表時間:

3月13日的法國世界報網站刊出了一篇評論中國修憲的文章,標題是:中國正在以改革的名義進入反改革的時期,文章的作者是法國塞吉-蓬圖瓦茲大學的張倫教授。 張倫教授在“世界報”論壇上表示,修憲讓習近平有可能當上終身國家主席,但卻開啟了一段不確定的時期。

廣告

3月11日,中國憲法中有關國家主席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規定被廢除,這象徵性地標誌着,整整四十年前開始的一個時代的終結:1978年,在文革的廢墟上,中國開始了改革和開放。

現在,雖然改革仍在官方的日程表上,我們仍然會看到一些改善行政和經濟績效的技術性措施的出台,但是,改革的靈魂則已完全被埋葬了。 中國以改革的名義進入了一個反改革時期,旨在清算這一釋放了數億中國人的能量並深深改變了世界的改革。

文章指出,修憲是習近平統治五年來邁出的決定性一步。 以至於有些中國人將其與美國911事件對比而把這個日子稱為“3.11”。

近幾十年以來,鄧小平的改革儘管在政治上呈現專制主義路線,但鄧小平的改革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比毛澤東時代更多的自由,這就是它為什麼能取得相當的成功,卻也是它為什麼導致了我們今天都看到的危機,因為事實上,在改革中,公民所擁有的只是部分的自由和權利,不是一個完整的主體。

新專制民粹主義政治

令人震驚的腐敗和社會不平等並存,毒化着這逐漸失去人民支持和活力的改革。 特權人士控制着權力和資源,形成利益集團,儘可能地阻礙一切真正的改革措施的實施。 一直有效運作的發展模式由於人口紅利的喪失以及房地產和金融泡沫的危險積累而失去了動能。

由於各種原因,包括勞動力成本上漲、高科技缺乏、因危機也因中國競爭力的不足,曾推動了中國經濟增長的國外市場正在萎縮,惡化的環境有導致環境系統性崩潰的風險。倫理道德危機影響着整個社會,威脅着社會連帶和經濟的健康運行。

因此,中國需要對改革進行再造,糾正這種不平衡模式的負面後果,在現代化建設方面邁出新的步伐。文章表示, 這種更新再造應該去解決問題的根源,也就是說應該給予公民更多的權利,以便重建國家與社會之間的關係,重新平衡政治和經濟的內部結構 ,以經濟為例,事實上,阻礙中國今天發展的國內市場的疲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根源於公民權利的缺失。

但自從習近平獲得最高權力以來,我們觀察到他所採取的,卻是相反的邏輯:他一直在倒退的方向上反向操作,從文革時流行的毛式話語和統治工具中搜索需要的東西,把所有權力集中在他的手中,限制言論和企業家的自由,壓縮社會的結社空間。

除此之外,習近平試圖加強共產黨在包括私營和外資在內的所有企業中的領導作用,這是這種反改革趨勢的一個很好的證明。 一種新極權的、民粹主義政治正在逐步形成,用一種混合了共產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去給青年進行新的的洗腦運動就是這種政治的一種體現。

導致習近平開始這一歷史性逆轉的原因很多,有些我們可以追溯到毛澤東和鄧小平時期。 習既是紅衛兵,又是紅二代,他們在青年時代接受過純粹的毛主義教育。

所謂的西方衰落

儘管偉大舵手死亡已經四十多年,但他仍然是許多他們那代人的主要參照。 延續紅色政權是他們中一些人終生的信仰; 讓共產主義中國成為全球的領導,也是這些人集體夢想的一部分。

中國近年來通過改革開放取得的實力增強了中國的一些精英和部分中國人的信心和自豪感。 在伊拉克戰爭和危機之後,美國和整個西方在衰弱,在一些中國人眼裡,這是西方衰落及其現代化形式破產的證據。

習近平利用了這種感覺和毛澤東的一些民粹主義話語,一方面,以此來服務於他鞏固權力的鬥爭,另一方面也用來他贏得某些弱勢社會階層的同情,增加他的合法性。

世界範圍內的民粹主義和專制浪潮肯定也啟發了他並削弱了對他這類作為的壓力。 就個人來講,他為消滅對手而進行的殘酷的反腐運動使他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因此,取消任期限期是他延續政治生命和保證自身安全的制度性保證。

不可預見的權力鬥爭遲早會發生

沒有人能夠完全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會發生什麼,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儘管表面上是穩定的,但很大的不確定性和政治上的不可預測性已開始出現,而這恰是鄧 小平想極力想避免的。

在改變了鄧小平時代確立的許多政策之後,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這鄧小平的最後遺產也被習近平清理掉了。 雖然,這一措施只是在沒有選舉的情況下為推動政治的制度化而採取的不完整的措施,但這一任期限制還是在近幾十年來保證了權力大體的和平過渡。

即使有關權力的衝突短期內不會出現,但遲早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無法預料的鬥爭。 國家和社會正在相互進一步疏離。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可能都需要再次展開他們有關習近平的“新時代”,其對世界的影響的從最好的到最壞的各種想象。 。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