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啟蒙哲人的旗手狄德羅論畫

發表時間:

[提要]在啟蒙哲人中,狄德羅對藝術理論最為關注。他就繪畫、戲劇、詩歌等藝術形式有過很多真知灼見。在美學理論上,他提出的“美在關係”說,也成為諸多關於美的定義中一種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說。

法國思想家狄德羅
法國思想家狄德羅 網絡照片
廣告

問:在《百科全書》中,有許多涉及藝術的詞條是狄德羅撰寫的,他似乎特別關注這個領域。

答:可以說在啟蒙哲人中,狄德羅在藝術理論上發言最多。狄德羅有個朋友叫格里姆,他是一個 德國人,但是他也出入百科全書派的朋友圈。他原本和盧梭是好朋友,盧梭和狄德羅相識就是由他介紹的。後來他成了盧梭最兇惡的敵人。格里姆手頭編着一份《文學通訊》,他請狄德羅幫他在這刊物上寫文章。狄德羅就以《沙龍隨筆》為題,為巴黎兩年一度的在盧浮宮展出的繪畫沙龍撰寫了一組畫評。這組畫評表達了狄德羅的藝術理想和審美訴求。他在《沙龍隨筆》中評論了十幾位畫家的作品,這些畫家都是十八世紀法國繪畫中的大師巨匠,像布歇、格勒茲、夏爾丹、凡洛、弗拉格納爾等等。我們可以舉幾個狄德羅評價畫家的例子,讓聽友們了解狄德羅的藝術理想是什麼。我的畫家朋友像孫信一先生、江大海先生,他們都很熟悉法國十八世紀繪畫,不知道他們能不能同意狄德羅的那些評論。首先,被狄德羅批評得最厲害得畫家,是路易十五的首席宮廷畫師布歇。路易十五的寵妃蓬巴杜夫人幾幅最重要的肖像就出自他的筆下。他的繪畫風格最集中體現了洛可可風格。提到洛可可風格,我稍稍解釋一下。這個詞是由兩個法文字rocaille和coquille拼綴而成。這兩個字的意思,一個是人工堆砌的假山岩洞,聽友們只要想想我們蘇州園林中的那些奇石堆砌,就是這個意思。一個是小貝殼。這兩字拼綴出roccoco 這個詞,表示的就是線條繁複纖細,色彩柔靡艷麗,造型奇異突兀,人物優雅性感,氛圍奢華肉慾的藝術風格。它就是路易十五的宮廷風格。像布歇最著名的畫作“蓬巴杜侯爵夫人像”、“狄安娜出浴圖”、“維納斯梳妝圖”、“勒達與天鵝”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可是狄德羅卻對這種風格大加抨擊。

問:布歇的這些作品從繪畫技巧上是很高超的,畫面也很美。

答:狄德羅不否認這一點,他抨擊的是這些作品虛假做作,粉飾太平,不能給人以道德上的提升。請注意,狄德羅在評論藝術作品,在評論畫作時,有一個道德理想作標準。而布歇的創作,卻只服務於上流社會的趣味,不反映社會的現實,所以他只愉悅人的感官,但不能升華人的精神。所以狄德羅批評他,說:“他所表現的優美雅緻,風流倜儻,誘人的媚態和高雅的趣味,他的才華他的風姿、照人的光彩、濃妝艷抹的肉體,還有荒淫放蕩的行為,俘虜那些紈絝子弟、風流女人、青少年、上層社會人士,以及那夥兒對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實感、正確的思想和藝術的嚴肅性一竅不通的人”。那麼,什麼是狄德羅心目中的道德理想呢?他要求繪畫表現出什麼樣的特徵才算是優秀作品呢?其實,就是啟蒙哲人的理想,那就是真實、自然、樸素,在藝術中這是一種審美追求,在社會中這就是一種道德追求。我想聽友們應該很熟悉了,這就是盧梭的一貫訴求。在這一點上,狄德羅是完全和盧梭站在一起的。所以狄德羅痛斥布歇,說:“你走遍鄉村、田野,也找不到一顆小草類似他的風景畫里的青草。我敢說,優雅、正直、純潔、簡樸等概念,對他來說幾乎都是陌生的,我敢說他從未見過自然”。他還指責布歇畫中人物“搔首弄姿、裝腔作勢”,他說:“他畫兒童能把他們安排得錯落有致,但是他必定只讓他們在雲端上嬉戲。他畫了無數個兒童,但你在其中找不到一個從事生活中真實的活動。在複習功課、讀書、寫字,或梳麻”。狄德羅的批評抓住了洛可可風格的要害,但是從藝術史的角度上看,洛可可風格實在不能說是低下、惡劣的藝術,只是它不合狄德羅的理想。

問:那麼誰的繪畫作品是狄德羅心目中的好作品呢?

答:我想他最中意的畫家是格勒茲。他曾經仔細地分析了格勒茲的生活寫實畫“定親的姑娘”,也叫“給女兒備好嫁妝的父親”。他說:“看着它,心裡不禁湧起一股激動的暖流,我覺得這幅作品很美,表現真實,彷彿確有其事”。他對這幅畫的各個角度,畫中的各個人物,他們的動作、表情詳細地分析,使你就算沒見過這幅畫也能感受到畫中的氛圍和要表現的主題。這個主題符合狄德羅的理想,那就是真實、質樸、自然。在評論格勒茲的“格勒茲夫人”的肖像時,狄德羅讚揚備至的,仍然是肖像的真實。他批評布歇的人物,認為是虛假做作的,因為布歇筆下的人物,不是天使就是君王,不是神話人物就是宮廷命婦,描繪他們,只要充分發揮畫家的高超技藝,盡其所能地美化就是了。這些人物的臉很漂亮,但是沒有生命,沒有性格,千篇一律。而格勒茲畫他的夫人,卻真實地描畫出眼角的紅絲,前額發黃的皮膚,因為他畫的是一位懷孕的母親。她的“胸脯越來越豐滿,四肢無力,肚子已經開始隆起”。她的服裝是自己卧室中常穿的白緞子睡衣,系著一條塔夫綢做的小圍裙。在狄德羅看來,這個看起來不那麼光鮮完美的女人,才是生活中的真正的女人。她表現出人類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美。狄德羅斷言:“這才是傑作,總有一天會成為無價之寶”。

問:但是我認為對一幅偉大的作品而言,只談真實並不夠。

答:這一點我完全同意。真實只是狄德羅評價傑作的一個標準。更重要的是真實能否揭示出作品內涵的深意,能否激發人的想像。狄德羅對格勒茲的畫“為死去的小鳥而悲傷的少女”就是從這個角度來評判的。他先斷定這幅畫的細部,姑娘的手、胳膊、兩頰的酒窩都真實而美麗。她在流淚,滿臉悲傷。雖然她的手伸向一隻死去的小鳥,但是這姑娘的神情彷彿告訴你,她內心有更深沉的悲傷,讓你忍不住要問她:“姑娘,跟我說實話吧,你真是只為這隻鳥難過嗎”?他指出,格勒茲的畫實際上是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這個姑娘的悲傷是因為這隻小鳥是她的心上人送給她的,而這是她的愛情不幸結局的惡兆。姑娘為小鳥流的淚,是一場悲劇的象徵,真正的悲劇是畫家無法畫出的,只能靠觀畫者自己去領悟。狄德羅讚揚這幅畫,因為他認為,這樣激發人的想像和領悟的畫作,才是“美麗的哀歌,動人的詩篇”。狄德羅的這種藝術分析手法,實際上和現代大哲學家海德格爾分析藝術品的方法一致,也就是說,畫面只是揭示“詩意的存在”的媒介。狄德羅遠在海德格爾之前已經意識到了評價藝術品的一條原則,一件藝術品能否反映出人的“詩意的存在”,才是這件藝術品的真正價值。那麼這種存在和美是什麼關係呢?我們下次再接着分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