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專訪:法國展館總代表布爾熱眼中的米蘭世博會

發表時間:

踏入夏日,米蘭世博會如火如荼,法國展館以倒掛在空中的全法風景展現各地的自然特色、農業產品。想象奇特,布景誘人,每天吸引觀眾超過萬人以上。法國展館是法國在這一場合向世界打開的一扇窗口,本身還肩負另一使命,那就是為法國已經提出申請主辦2025年世界博覽會做好鋪墊。這使得法國展館在本次米蘭世博面臨的挑戰不小,首先爭取本次展出成功,並且為申請主辦2025世博鋪平路徑。就此,我們日前在米蘭世博會現場採訪了法國展館總代表布爾熱 (Alain Berger)先生 。布爾熱對法國展館目前贏得的好評感到滿意。

米蘭世博會法國展館
米蘭世博會法國展館 alimentation.gouv © CMC / XTU / STUDIO A. RISPAL
廣告

 法廣:法國如何理解2015米蘭世界博覽會傳達的信息?

布爾熱:米蘭世博要傳遞的信息是如何滋養我們的地球,如何滋養今天的地球,尤其是如何滋養明天的地球。那時地球上將有九十億居民生存。我們認為,在這裡參加米蘭世博的全球所有國家,都應以他們自身的本領,以他們的自己的能力,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面對全球性食糧問題,每個國家,將會以何種方式,為地球大廈添磚加瓦?從而應對全球食糧危機的挑戰。

法廣:法國展館館外有一座典型的法式公園,裡面有多種農作物,而館內整個一個懸掛在空中的法國風景,把法國所有地區,這些地區出產的農產品,包括紅酒,奶酪,水果等等都懸掛在空中,參觀者擡頭一看,很有誘惑力。法國想通過這一景觀向世界表達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看法?

布爾熱:我們的看法就是要有多樣性。面對全球食糧問題的挑戰,不會只有一種回答。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殊性,都有自己獨有的地理地形。都有它自己不同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我們知道有些國家的自然條件比其他國家好,這就是多樣性。因此必須要明白,在山裡和在平原從事生產不是一回事。在北方國家和在南方國家也不是一樣的生產方式。在赤道,在熱帶,都不一樣。必須要充分考量這一多樣性,應該給每個人一種以其獨有的特性來生存的能力。我們不可能只能有同一的、簡單的回答。因為大地本身就有各種各樣的鄉土,各種各樣的潛力,當然還有多種多樣的人的能力,有些技藝和本領可能集中在某一些國家,而另外一些則集中在另外一些國家,法國展覽館就是想把這種多樣性、繁複性展現出來。

法廣:米蘭世博會五月一日開始,現在已進入夏季,您對這次米蘭世博會總體上有什麼感想?

布爾熱:首先我覺得選擇這樣的主題是一個很好的想法。應該感謝我們的意大利朋友選擇了滋養地球這樣一個主題。這是一個非常迫切和現實的主題。其次,世博會來了很多人參觀,可以毫無疑義地說世博會很成功。會場上有很多的青年人,這一點很重要,因為食糧挑戰就擺在我們面前,跟青年人更有直接關係;還有一點就是這次世博會體現了多樣性。每個國家都根據自身的文化傳統,給世博會貢獻了本國的特色。怎麼形容呢,我說這就好比是一張巨大的飯桌,一張全球大飯桌。您知道,飯桌邏輯有一個最突出的原則,就是好客友善的原則。也就是說,我們所有人都圍繞着這樣一張大飯桌,友善熱情,有相當共識,然後一起來討論這樣一個主題:如何滋養我們的地球。

法廣:米蘭世博會要到十月底才結束,但在您看來,是否可以說,法國在本次世博會上已經取得了成功?

布爾熱:是的,我們很滿意,因為有很多的人前來參觀。他們欣賞我們的展出。 他們也很欣賞我們展示的農村果園,裡面有五十九種不同的作物和農產品。因為我們想展示一下法國的農業,法國的植物,法國的多種多樣的作物,各地不同的產品。我們的木質展館尤其令人喜歡,這也是法國的鄉土產物。狀如一座大廳,展現了高低起伏的法國地勢。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拆除的,而且整座展館有非常很好的透氣功能。這是在米蘭,氣溫很高,常常升到35度到40度。透氣很重要。但是你進到法國展館,由於我們有一套自然通風系統,氣溫自然就比外面低十度。所以法國展館很招人,直到目前,我們得到的讚揚要比批評多得多。我們每天差不多一萬多名訪問者,五十天,我們大約接待了五十萬來訪者。

法廣:法國已準備申請主辦2025 世博會,法國政府也很積極。因此許多法國許多媒體評論說,法國這次在米蘭的表現很關鍵。您對法國申請主辦20205年世博會有什麼想法?

布爾熱:我堅持維護法國的這一想法。我維護大型的計畫 。應該讓法國面向未來,法國應該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的本領和層出不窮的技藝。這座法國館就展現了法國擁有表達文化和傳統以及自身的工藝的傑出能力。因此,巴黎申請舉辦2025世博會,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偉大的想法,它應該能夠帶動整個法國。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們知道如何做,我們擁有專門知識,我們有雄心,因為我們是面向未來。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