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藝術

視頻: Christian Boltanski:與“魔鬼做交易”的藝術家

2018年4月25日,法國藝術家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  “憶所”於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持續至7月8日。

Christian Boltanski 在中國舉行首個個展,2018年4月。
Christian Boltanski 在中國舉行首個個展,2018年4月。 法廣RFI:楊眉
廣告

Christian Boltanski ——“憶所”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出生於1944年,是歐洲二戰後重要藝術家,對歐洲乃至亞洲當代藝術的發展影響深遠,2011年為威尼斯雙年展法國館藝術家。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出生於二戰末期的巴黎,他的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科西嘉人,德國佔領期間,為了安全原因,父母假裝離婚,父親被迫隱藏在地下室。出身以及童年的創傷對波爾坦斯基的作品印下了深深的印記。

藝術眼網站2015年列出了有關波爾坦斯基藝術定位的十大要點:

第一: 童年深受猶太人大屠殺的創傷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母親反覆向他們講述他們一家如何在納粹腳下逃生的故事,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與他的兄弟們童年長期睡在父母的房間里,直到滿18歲,才被父母允許單獨上街。

第二: 是敘事藝術團體( Narrative Art) 的成員

該團體成員普遍使用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來創作,其成員包括John Baldessari, Jean Le Gac, Peter Hutchinson, William Wegman, Robert Welch 等等。

第三: 藝術具有宗教使命帶有神聖功能

對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來說,繪畫帶有宗教性的神聖使命。他的作品圍繞着“出席與缺席”主題展開,他一生的藝術創作都可以被認為是對藝術的宗教性質的探索,同西方繪畫傳統功能是一脈相承的。

第四: 以個人神話來創造共同記憶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的作品經常被認為帶有自傳性質,但他的作品所講述的故事往往帶有意想性,使用的往往是一些被重新修改的照片或圖片,他以此來編織他個人的神話。他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個人的經歷注入人類的集體記憶。

第五: 100%自學成才的藝術家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是一個沒有受過任何藝術培訓的百分之百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他14歲停學之後便沒有再踏進校門。十四歲開始畫畫,自稱自己是一個智力低下,愚蠢遲鈍的人。

第六: 他一家人都出類拔萃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喜歡自稱自己愚蠢遲鈍,事實上,他一家三兄弟都在各自的專業出類拔萃。他的兩位兄長: Luc Boltanski是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Jean-Elie Boltanski則是一位出版了多本研究著作的語言學家。

第七: 創立《心之檔案》

2005年以來,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在全球各地開展《心之檔案》項目,收集來自全世界各地民眾的心跳聲。至今,波爾坦斯基已經採集了逾12萬人的心跳聲,保存在他創建於日本豐島的心跳檔案館。多年後,不同地域、膚色、文化的人都可以將這一遙遠的文獻庫作為旅途的目的地,來此聆聽親人的心跳,這一行為本身也成為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八:與“魔鬼做交易”的藝術家

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將自己的生命出售給一位澳大利亞巨富,這位富人本來想購買他的作品,但是,波爾坦斯基卻提議將自己的生命出售給他。具體而言,從2010年1月開始,他一天二十四小時的作息活動都屬於這位富人,他的創作室內裝有四頭攝像機,畫面直接發送給居住在澳大利亞的這位神秘的富人。這位富人靠賭博贏得了巨額財富,酗賭成癮的東家下賭他應該在2018年去世,否則他就會因輸去賭注而賠錢。

第九: 很早獲得藝術界承認

巴黎當代藝術博物館早在1984年就舉辦le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作品回顧展,可見他的作品很早就活動藝術界的承認。

第十: 舉辦首個觀眾直接將展品帶回家的藝術展

2015年十月,克里斯蒂安·波爾坦斯基同其他三十多位藝術家一同在巴黎的貨幣博物館舉辦名為”把我帶走吧!我是你的“藝術展,觀眾可以在參觀結束之後將其中的一件作品帶走,這些作品包括Wolfgang Tillmans的攝影,Hans Peter Feldmann設計的埃菲爾鐵塔,或者由d’Angelika Markul設計的”福骨“等等。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