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脆弱的西洋參

發表時間:

據加拿大農業部網站資料,加拿大每年向中國及其他亞洲地區出口3千噸北美人蔘,是全球西洋參的最大供貨地,加拿大東部的安大略省以150家家庭農場,8277英畝的種植面積成為全球最大的西洋參產地,每年提供6.3億加元的稅收,然而這裡在2016年發生過一起人蔘危機,並被美國彭博新聞社稱為剖析“經濟全球化新時期的典型案例”。 

Ginseng
Ginseng web
廣告

2016年4月,美國彭博社爆出一則新聞,100多位安大略人蔘種植協會(OGGA)會員擠在諾福克郡德里鎮的一間屋子裡,神情十分不安,因為一家多年來收購他們人蔘的香港大公司不見了蹤影。參農皮特(peter VanBerlo)說自己早在2015年9月就準備好了546盒總值200萬美元的西洋參,可等不到香港的買家。皮特不想壓貨,銀行又催還貸款,參農們都在打探香港買家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參農們打探的是香港恆發參茸行,他們不知道早在1月29日,香港媒體就曾報道“66分鐘暴跌90% 恆發洋參實控人身家縮水50億港元”。恆發洋參是香港最大的西洋參批發商,也是北美西洋參最大的買家,收購安大略洋參的70%,2015年凈利潤達3億多港元。老闆楊永仁在香港被稱為“洋參大王”,他1979年隨父母從江西移民香港,13歲輟學進花旗參店學徒,1985年創立恆發參行,1991年開始從加拿大直接進貨,事業發展相當順暢。據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報道,楊永仁“不時高調大手購買一手單位,2009年曾斥資2億港元掃港灣30個單位,轟動一時。他還在江西等省三、四線城市購入整幅地皮,自行興建住宅、酒店及商鋪,晉身成發展商”。恆發2014年在香港上市後股價連續六個月上漲,到2016年一月底一夕間暴跌,原因是他把所持部分股份辦理了抵押,以擔保槓桿融資,結果遭遇爆倉,楊永仁押股不僅令香港的小股東血本無歸,還殃及到地球另一面的龐大行業。

皮特種植了60英畝西洋參,忙時聘請85名季節工,附近1/4的農民完全依賴人蔘業。出事前,恆發大手筆收購令安大略省人蔘業高速發展,種植面積大增,土地價格飆升。現在一些參農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只得降價出售止血回本。皮特相信“倖存的參農可能要把人蔘存儲多年,直到另一個買家出現。現在人們知道了人蔘不僅昂貴,也很脆弱”。

在瑞士KOF全球化指數2013年排名中,加拿大位居第13位,中國第73,香港更是連續多年在全球60個最大經濟體中全球化指數排名第一。彭博社稱安大略人蔘事件是“經濟全球化新時期的典型案例,北美家庭農場想通過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以自由貿易的方式受益於中國蓬勃發展的消費市場,結果成為過度依賴、企業傲慢和金融監管薄弱的警世故事”。

但這一事件並非加拿大人蔘遭遇的首次挫折,日本侵華戰爭更一度令加拿大參業停頓。加拿大人蔘於18世紀上半葉首次出現在中國,1715年在加拿大生活了六年的法國耶穌會牧師兼博物學家約瑟夫·拉菲特(Joseph-Francois Lafitau)在聖勞倫斯河流域發現了法國傳教士紮赫度(Pierre Jartoux)從中國回來後描述的人蔘,後來加拿大人蔘經法國銷往中國,成為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加拿大商品。到19世紀,加拿大人學會了種植人蔘,但當時農民熱衷於種植煙草,直到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提倡禁煙,人們才開始轉向人蔘種植。

2016 年5月,股災後的恆發洋參資產重組並更名,表示繼續以加拿大西洋參為主要業務,到年底安大略人蔘種植協會提供的20戶大買家中儘管絕大多數具有華裔背景,且有兩家來自香港,但不見恆發或其更名後公司的蹤影。種植協會也沒有理會他們是如何度過2016年危機的疑問,或許他們相信華文媒體中的一句話“中國人對西洋參的熱情仍然高漲,只要市場在,少了楊永仁,自有後來人!”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