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引渡修例 港府決策內部首次出現批評聲音

發表時間:

試圖推動逃犯修例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周五開始遭到來自內部的批評。這一備受爭議的修例引發周日上百萬香港市民的大規模反對遊行,周三的再次示威,重現了2014年佔中景象,警察動用橡皮子彈、布袋和催淚瓦斯驅散成千上萬的示威者,造成至少79人受傷,成為1997年香港回歸以來最嚴重的警民衝突。

香港周三的反送中示威  2019.6.12
香港周三的反送中示威 2019.6.12 REUTERS/Athit Perawongmetha
廣告

反對修例者彙集了包括了律師、司法、工商界人士、記者、社會活動人士、及西方外交官等各界,但林鄭月娥似乎不為所動,仍然誓言要繼續爭取引渡條例的通過,而對她的這一缺少彈性的表現,包括其團隊內部周五開始出現批評聲音。

據法新社報道,身兼全國港區人大代表的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周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政府在本立法回會期暫緩修訂《逃犯條例》的討論, 他對記者說,過去7天香港發生3件大事,周日(9日)數十萬人上街遊行,立法會無法開會;如果情況繼續,“極可能全世界看着香港在重重警察包圍下下過(修例)”,被全世界恥笑。他說,“(放棄修例)可能讓她加分而不會失敗”“這樣做永遠都不會太遲,有了新情況出現,應該是領導者改變立場的時機,不會有什麼損失”。
 

包括林鄭月娥本人的顧問陳智思也表示在當前形勢下,立法會不太可能通過該法案。擔任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的陳智思周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做得不足,低估了社會對修例的反應,包括商界的擔憂。他說,“個人認為,在此刻對立激烈的情況下,難以就修例作出討論”。

中央社和法新社的報道均提到,這是首次有港府決策人士對修法爭議表達保留態度。
 

陳智思說“至少我們不要挑起對抗的升級”,但他並沒有明確提及修訂草案應否繼續由立法會進行二讀。

香港的局勢引發外界的強烈關注,“紐約時報”周四的分析認為,林鄭月娥的立場顯示出近年來陸港關係向北京方面傾斜的程度。如果她成功頂住抗議,通過引渡法案,將為北京打開一個缺口,讓其能夠繞過獨立的香港法院,將其控制延伸至這個半自治地區的居民和訪客身上,可能會一點點侵蝕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獨特地位

荷蘭媒體在報道香港示威時提到,對中國鐵腕的恐懼,驅使香港人走上街頭。據中央社援引“荷蘭日報“指,法治是民主的基礎,但香港的民主聲音正一點點地被剝奪,因嫌犯可能被引渡到中國破壞香港特殊地位以及言論和宗教自由。

香港素有國際金融商業之都的美譽,媒體普遍報道都關注商界對此次修例的反應。法新社周五發自香港的報道指, 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是通往中國大陸的安全而理想的門戶,但現在商界對修例後向北京引渡的風險感到擔憂,有些人甚至考慮是否應該離開香港另選他地。

報道指,對港府提出的逃犯修例最為擔心的內容,是北京可以從此司法追溯在港居民,包括在港轉機過境的外國人。

而高樓林立商業發達的香港的穩定一直以來是受到商界看重的主要因素。一位投資公司的法國僱主向法新社說,“香港就是一顆寶石,因為在這裡我們不必擔心會受到警察的無端騷擾而成為中國最美的城市”。“香港的真實實力在於它的法制,人們不會無端地被送進監獄,沒有人會無端關閉你的公司,人們可以在法庭上獲得為自己申辯的權利”。

像其他多個法新社受訪的企業界人士一樣,這名法國企業家也要求在報道中不要提及他的真實姓名。

但是“現在香港的信譽受到了威脅”。美國商會會長塔拉約瑟夫(Tara Joseph)說,華盛頓認修例可能會“破壞香港的經濟環境,使我們的公民(......)受到中國反覆無常的司法制度的影響。”,歐盟也有同樣的擔憂,表示該修例將對香港的商業信心產生“相當大的潛在影響”。

反對者擔心北京司法的不透明。統計顯示,中國大陸的司法案件的定罪率在100%。 司法被視為是中共政治打壓反對力量的工具,而在華為財務總監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後,兩名在中國的加拿大人隨後被抓、以及香港書商失蹤案等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案件,更讓商界對中國司法感到疑慮。

一名在香港的外國建築師向法新社表示說,“之所以定居香港就是因為我不想住在中國大陸,一旦香港成為了像中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一樣,我也就沒有理由再留下來”。他說,“這是一個原則問題” “在公平審判無法獲得保證的情況下,任何引渡的可能都將是在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一名法國在港商界人士向法新社說,修例將尤其對那些總部設在外國的大集團的戰略決策產生影響,包括設計軍工、高科技領域的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他說“可以想見,他們會避免設在香港,以減少麻煩,可能將更希望前往首爾、新加坡或東京等城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