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曾被藝術創作親睞的唯靈論

發表時間:

1936年法國出現了一個新的青年作曲家團體“青年法蘭西”,參加的作曲家是梅西昂、若利韋等。他們公開聲明擁護唯靈論,用現代的音樂技術宣揚天主教教義。

梅西昂
梅西昂 DR
廣告

梅西昂是現代西方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樂常融入複雜的節奏語言,並以“有限移調調式”鋪陳出和聲與旋律。

在中國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中國當代文學中絕無僅有的唯靈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

梅西昂和顧城與唯靈論都有一些淵源。今天我們就簡要地介紹思想界對唯靈論的思考和民間社會對唯靈論利用。

唯靈論是一種在法國十九世紀中葉興起的哲學學說,它首先由法國教育家亞蘭·卡甸發表。“唯靈論”此名是由亞蘭·卡甸創造的,來自於法語日常用語,但因後來唯靈論普及後,此詞也被納入於學術文獻。唯靈論假定靈魂永恆不死,只是暫時寄居在肉體中獲得進步。

亨利·柏格森是法國思想界唯靈論學說的代表。他認為美好的藝術是由脫離生命的靈魂所導致,如果這個靈魂不是完整的、如果靈魂仍然依附於行動,那麼它就不能 產生美好的藝術。他還十分重視對喜劇藝術的研究,他在《笑的研究》中探討了喜劇的源泉。藝術在柏格森哲學體系中佔優先地位。

亨利·柏格森的心理唯靈論學說支配控制了20世紀初期的法國哲學界,在差不多半個世紀內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主要是通過自己的學說來反對唯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通過作品來闡發一種持續的實驗哲學,而這種哲學思想由於他的寫作才能而不斷增其光輝。

他反對過度的理智主義和唯科學主義。他認為直接掌握意識現象和生命現象的是人的直覺,只有直覺才能在運動現實中掌握一切;直覺排除了分析,能夠本能地、直接地把握精神並進入到精神意識的深處。

從唯靈論產生一直到現在,有一大批宗教,社團等都宣稱精神交流者一現象是存在的.特別是在19世紀中葉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種現象幾乎成為了一種社會意識被廣泛認同。

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的單子論認為,單子是封閉於自身之中的精神實體,整個世界都是由單子構成的。馮特認為,存在的基礎是精神意志本質。 

英國自然科學家華萊士,反對自然科學中的理論思維,妄圖通過各種迷信手段來證明神和靈魂的存在,以此來反對唯物主義和辯證法。

靈魂交流現象的早期支持者包括英國作家阿瑟.柯南道爾,美國新聞工作者赫萊斯.格里利,英國科學家華萊士和威廉.克魯克斯等。

20世紀80年代,美國青年人群再次用唯靈論廣泛組織嚴密的精神信仰教派。而當代唯靈論的另外一個新發展方向是為人們通過古老神話等社會現象的方式達到與已故者的靈魂交流服務。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