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20世紀的法國戲劇

發表時間:

20世紀法國戲劇流派種類繁多。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神秘主義對法國戲劇影響最為突出。從生命哲學,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到荒誕哲學貫穿着對人的本題的探究與表現,把人放在社會的中心位置從不同側面去審視,從人的本題出發去研究人與客觀世界的關係,關注人的生存處境,這是20世紀法國文學藝術的一個特點。

廣告

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法國社會處於強烈的震動之中,思想文化界長期躁動不安,缺少深思熟慮的航標,與標新立異為時尚,前後出現的幾個文化思潮都從反文化傳統反理性傳統走向否定傳統文化否定人生價值,這是本世紀法國文學藝術的另一特點。 

這個概括性的認識是從法國現代主義文學這條主線說的,並非說這個歷史時期法國 不存在傳統意義的文學藝術,還應該說明,馬克思主義在這個時期對法國的思想文化也產生過有益的影響,但它沒有孕育出一個獨立的文學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引人矚目的戲劇創作傾向是存在主義戲劇。薩特的《蒼蠅》借古喻今, 諷刺德國侵略者沒有好下場;《禁閉》提出“他人就是地獄”,從理論上闡釋了人的存在的荒誕性。他的其他名劇還有《死無葬身之 地》、《恭順的妓女》等等。加繆的《誤會》、《卡利古拉》也是產生過一定影響的存在主義名劇。 

戲劇理論家、劇作家兼演員阿爾托是超現實主義者。他是“殘酷戲劇”理論創始人,《戲劇及其兩重性》為其代表作。他的戲劇理論對50年代以後一些戲劇家,諸如法國的E.尤內斯庫、S.貝克特、J.熱內,英國的P.布魯克, 波蘭的J.格洛托夫斯基以及60年代出現的機遇劇都有程度不等的影響。殘酷戲劇首要任務就是恢復戲劇的神聖性和儀式性,依靠音響,燈光,音樂,舞蹈,動作等符號來刺激觀眾的神經,震撼觀眾的心靈,使觀眾產生精神上,道德上的劇變,從而純凈心靈。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50年代在法國出現的荒誕派戲劇擯棄傳統戲劇創作手法,從內容到形式都具有鮮明特色。特點是藉助舞台場景和人物形象表現存在的荒誕性,而不是通過合乎邏輯的語言達到這個目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被稱為荒誕派第二次浪潮代表,劇作家們從各種角度表現對西方當代社會的感受,又被統稱為先鋒派戲劇。 

法國社會經歷了大半個實際的動蕩後,80年代起出現了文化傳統復歸的趨向。 

二十世紀法國的國家級劇院共五座。其中四座位於巴黎:法蘭西劇院(Comédie-Française);奧德翁劇院(le Théâtre national de l’Odéon,1968),1990年更名為歐洲大劇院;夏佑宮國立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Chaillot,1968);柯林國立劇院(Théâtre national de la Colline,1987)。唯一一座位於外省的國家級劇院:斯特拉斯堡國立劇院(1972)。上述機構均為公立機構,完全由國家資助。他們的院長通常是藝術家,在部長會議上接受共和國總統的任命,任期五年,可連任,連任期三年。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