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思想長廊

我知道什麼?《雷蒙·塞邦贊》中蒙田的思考

發表時間:

[提要]《雷蒙·塞邦贊》是蒙田最重要的著作,相對於他往日散漫的寫作風格,這部書討論的問題集中深入,需要花時間體會。在這部書中,他討論了信仰、人性,認識中感覺與理智的關係等一系列問題。他借介紹雷蒙·塞邦的著作來闡發他本人的思想。

蒙田的疑問“我知道什麼”?---- 《雷蒙·塞邦贊》中蒙田的思考
蒙田的疑問“我知道什麼”?---- 《雷蒙·塞邦贊》中蒙田的思考
廣告

問:蒙田經常說,他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但他又是一個懷疑論者,他如何解決信仰和懷疑這對矛盾呢?

答:你問到了關鍵處,這正是蒙田宗教觀的獨特之處,我把它總結為有信仰無盲從。也就是說,他的信仰是建築在思考之上,而不是建立在愚昧的盲從之上。他很巧妙地論證說,像信仰這麼一件高尚的事兒,遠遠超出常人的智慧所能理解的範圍,你體會宗教情感,要憑藉上帝之光照亮你的心,這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彷彿是上帝來協助你,也可以說這是常人分享了上帝的恩寵。請你注意,蒙田的信仰其實骨子裡還是懷疑。他認為,平常人不可能憑自己的理智去獲取宗教情感,這種宗教感有一個神秘的源泉。他說:“我們用外在的東西去頌揚上帝,把我們的智慧全部注入到信仰中,但永遠不要忘記,這種超自然的奧秘不是靠我們的努力和辯論所能揭示的,因為通過常人的理智,信仰達不到盡善盡美”。我想有宗教信仰的聽友們一定會同意他的這個判斷。誰能憑理性推導出上帝存在呢?神學家們,甚至最偉大最聰明的聖奧古斯丁、聖托馬斯·阿奎納,在論證之後,也要歸結到上帝的恩寵問題上。後面我們在講帕斯卡時,這個問題會再出現。後來康德提出“自在之物”和“超驗世界”來解決這個問題。可蒙田卻早已感覺到了這個問題。他認為,憑理智你會懷疑信仰,所以你要“理智地”把信仰問題放到另一個維度來體驗。所以我們說,一個人可以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但不是一個狂熱的聖戰分子。

問:我想蒙田的這個解答是非常聰明的。但人往往有一種狂妄,認為憑智力、憑理性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特別是有些唯科學主義者,甚至認為計算機可以解決信仰問題。

答:這就是蒙田所擔心的。他說:“自高自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病,所有創造物中最不幸、最軟弱,也最自以為是的是人”。在蒙田看來,人妄自尊大,自比為神,其實人不過是諸多造物之一種,和動物是同伴關係,但人卻把動物當作獵獲對象。他問道:“當我跟我的貓玩兒時,誰知道是我和它在消磨時間,還是它和我在消磨時間?”這話挺像莊子所說:“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蒙田還問,說動物與人不能交流,這是誰的錯?他詳細列舉動物的種種優點,認為大自然賜給人某些優點,也賜給動物某些優點,上帝以大自然之名創造萬物,各有所長,甚至動物有某些超過人類的天賦能力,可人不認識這一點,只是憑空想加給自己一些虛無縹緲的長處,把自己從自然中剝離出來,成為自然的征服者、破壞者,人的貪婪和不知節制是違反自然的,是人驕傲無知的表現。

問:蒙田的這些論述,很像現代生態主義者的理論。

答:是,不過一定是生態主義者學蒙田,蒙田在四百多年前考慮這個問題,是夠超前的。但蒙田為動物爭取地位,其目的還在人類社會之中。也就是他要告訴人們,什麼才是大智慧。他反過來描述人類的狀況,一個人會因他的貪婪、野心、無節制的慾望而痛苦,會因吝嗇、妒忌、撒謊、背叛而受到內心的折磨。但是人陷入數不清的情慾和爭名逐利之中,往往是他自以為聰明,自以為他的知識讓他具備了與人奮鬥的能力。所以蒙田說:“魔鬼對人的第一個誘惑,也就是人的第一個毒藥,是他轉彎抹角地答應我們,說我們將有知識和學問”。蒙田認為,如果對這一條你沒有清醒的認識,你就會掉入陷阱。這個思想,歌德在他的《浮士德》中作了充分的闡述。魔鬼梅菲斯特以青春和無所不知為誘餌,讓浮士德和他簽了賣身合同。蒙田在考慮生命的價值時,總會回到我們在前面介紹過的斯多葛學派的理想。比如他論及巴西土人壽命長,很少生病,他將之歸於“他們的心靈明凈純潔,擺脫一切情慾、思慮和緊張不愉快的工作,在質樸中度過一生。沒有文化、法律、國王、宗教這些東西”。這個說法和老子《道德經》中的“小國寡民”“絕聖棄智”簡直是一個路子。但是蒙田誇讚這種生活,並不是要棄絕文化、理智,而是要論證人的最大智慧是明白自己在大千世界面前永遠是無知的。從來沒有什麼絕對真理,也絕不會有人掌握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人生在世,永遠處在認識的途中。明白了這一點,才有可能獲得真理,哪怕是一點點。蒙田說,真正有知識的人的成長過程,就像麥穗的成長。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高高昂起。但是當麥穗成熟飽滿時,它開始謙虛垂下頭來。同樣,人經過嘗試和探索後,在一大堆虛幻的學問和知識中,找不到一點紮實有份量的東西。發現這些所謂學問,不過是過眼煙雲,也就不再自高自大”。

問:蒙田的這些說法,看似老生常談,但實際上人還真是做不到這一點。

答:是啊,所以有些哲人的話,聽上去簡單,仔細思索才發現真是至理名言。比如蒙田本人,他反覆強調,人要知道自己無知,其實這也是他從希臘先哲那裡學來的。他最尊崇的哲人是蘇格拉底,他稱之為一位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說:“從前那位最有智慧的人,當有人問他知道什麼,他回答說,他知道的只有這件事兒,就是他什麼都不知道。他還說,我們知道的東西再多,也只佔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中極小的一部分。這就是說,我們以為有的知識,跟我們的無知相比,只是滄海一粟”。

問:所以蒙田的名言就是那句:“我知道什麼?”

答:對啊,這一問把蒙田的許許多多思考都總結了。對世俗大眾見解的懷疑,對宗教奇蹟的不以為然,對教派爭鬥的反感,對某些學者不容忍討論的專斷,總之人面對世界時可能引起的問題,都可以從“我知道什麼?”這個基本問題出發,去學習、探索、思考、判斷。在蒙田看來,追求知識並不一定為了什麼確定的目的,它是一種求知的樂趣,探索的樂趣,而好奇心是一切求知的動力。蒙田是位知識淵博,性好讀書的人。但他又常批評那些死摳書本的學者,因為他相信,學習、求知本身就是目的。學到的東西可以有用,但沒用也沒關係。近代教育有個毛病,它實際上變成了應試教育,在中國尤甚。現在先進的教育理念中有許多都來自蒙田。讀蒙田的文章,特別像朋友之間的交談,不急不慌,娓娓道來,那些聽起來普普通通的話,緩緩流入心中,合上書,你會感覺身心俱爽。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