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文藝欣賞

蓬皮杜中心精心籌畫馬格里特《圖像的背叛》展

發表時間:

一張畫上明明畫了支煙鬥,下頭卻寫着「這不是煙鬥」,比利時畫家雷內•馬格利特這幅命名為《圖像的背叛》的作品可謂是二十世紀西方繪畫最著名的圖像之一。本次節目中,我們為您介紹尚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出的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 1898-1967)特展。對於這樣一位二十世紀上半葉的聞名全球的藝術家,幾乎每年都有某個馬格利特展在世界某個重要美術館舉行,尤其三年前紐約MOMA才剛組織了一項大規模的「馬格利特:日常的秘密」展,當下如何組織一項給人耳目一新的馬格利特展?無疑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馬格里特《圖像的背叛》展覽
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辦馬格里特《圖像的背叛》展覽
廣告

馬格利特畫作:圖像的背叛
馬格利特畫作:圖像的背叛

但令人驚喜的是,作為巴黎蓬皮杜中心年度戲,從去年秋季開始的「馬格利特:圖像的背叛」做到了!「圖像的背叛」既是馬格利特經典名作的標題(通常以畫面上的文字「這不是煙鬥」更為人所知),同時指涉展覽的主旨,即哲學傳統對圖像的鄙視。

策展人、蓬皮杜中心副館長迪迪耶.歐丹傑(Didier Ottinger), 先前曾經組織過兩次馬格利特展,主題分別是:讓馬格利特與當代藝術對話,以及探索馬格利特和達達主義的關連。這一次展覽則通過一百多件作品,探索馬格利特少為人知、「哲學家」的一面,對這位始終被標籤化為「超現實主義」的比利時畫家的豐富創作,做了一番全新的解讀。

據歐丹傑本人的說明,這場前所未有的展覽將馬格里特的作品與他在作品中不斷參考的五個“形象”聯繫起來,也就是:火、影子、布簾、文字、分裂的軀體。然後按照這幾個主題揭示馬格里特關於近似和現實主義問題的思考,並且關注畫家對於世界欺騙性描繪的作品。此外,展覽還拉近了馬格里特作品與古代圖像的距離,展示關於繪畫的發明和定義的神話故事。

可以看到馬格利特與多位哲學家例如佩雷爾曼(Chaïm Perelman)和福柯(Michel Foucault)通信的第一個展廳,事實上是環繞着兩個概念展開。首先是馬格利特創作手段的徹底轉變。1923年,馬格利特發現意大利畫家基里珂(Giorgio de Chirico)一張呈現一個古希臘神像頭部和一隻塑料紅手套並置題為《愛之歌》的油畫。馬格利特受到這種衝擊和隨意的審美所激發,開始對超現實主義及羅特雷亞蒙(Lautréamont)所歌頌的「一台縫紉機和一支雨傘在一張解剖桌上的偶然相遇」的美感興趣。很快地,1927年起,他創作了第一批文字繪畫,將圖像與文字以隨意,沒有任何邏輯關連的方式組合在一起。

在馬格利特最關注的文字與圖像的問題外,繪畫誕生的敘事也激發他的創作。古羅馬哲學家老普林尼(Pline l'Ancien)在《博物志》中談到繪畫的起源,並賦予一個確切的場景:在古希臘城邦西錫安,一名制陶師傅的女兒在情人遠行之前,在燈火的映照下,將情人投射在牆上的剪影描繪下來,而制陶師傅則依照這個剪影,用粘土燒制出淺浮雕。馬格利特從這個關於繪畫誕生的故事汲取蠟燭、影子、剪影三個元素,並自此成為他繪畫語彙的重要組成,並藉此探索藝術是否有能力還原真實這個問題。

古羅馬的老普林尼也認為繪畫的布簾最能代表繪畫的幻覺性,他還說過另一個關於希臘兩位技藝精湛的畫家巴赫西斯和宙克西斯之間較勁的故事:宙克西斯的葡萄畫的惟妙惟肖,連天上的鳥兒都飛來啄食,然而巴赫西斯 畫的布簾卻連宙克西斯也被騙了。這則小故事後來啟發了不少藝術家,馬格利特同樣的也將布簾運用在繪畫表現之上。他一方面執迷於以錯視畫來模仿表象,但同時以布萊希特(Brecht)的手法,用如舞台簾幕般的布簾作為畫框來昭示:「是的,這一切都是戲,都是詭計」。

這項展覽動線最後以一開始展示的兩張畫的圖像作為結束,讓我們再度想起馬格利特對哲學的興趣,以及在整個動線當中引導我們的馬格利特的煙鬥。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