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新國會“開張”佩洛西就職 特朗普的總統後半程難了

發表時間:

美國第116屆國會在周四正式宣布召開,這也意味着在過去兩年來由共和黨人掌握象徵著美國最高行政權的白宮,同時還掌握美國最高立法權國會兩院的壓倒性優勢宣告結束。民主黨人也自在去年的中期大選中重奪國會眾議院多數席後,其作為美國國會的最大在野政治勢力將在接下來特朗普任期,剩餘的兩年中更為活躍的出現。不但民主黨重新奪回了對眾議院的領導,該黨領袖、現年78歲的加州議員南希·佩洛西也正式重返,她曾在2007年到2011年擔任過的議長一職。美國新一屆國會的開幕會給特朗普的繼續執政帶來深刻影響,也會在兩黨及各大遊說團體的博弈中,對美國的外交政策帶來變化的契機。

美國民主黨議員南希·佩洛西宣誓就職眾議院議長資料圖片
美國民主黨議員南希·佩洛西宣誓就職眾議院議長資料圖片 路透社圖片
廣告

作為三權分立的國家政體,任何美國總統都希望自己所代表的政黨能在國會兩院中擁有多數席位,這樣一來整個執政過程中無論是立法還是執行都會變得較為方便。也正因如此,特朗普在過去的兩年總統任期內通過了包括歷史性稅改等,一系列艱難的政策改革。但有時就算本黨同時掌握白宮和國會,總統和同黨議員或參議員們在某些問題上也避免不了意見分歧的現象出現。我們也在特朗普任期中從他試圖取消奧巴馬醫保在參議院遭到,共和黨建制派已故領袖麥凱恩等反對的事例中體現。更有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特朗普本身並不出身於共和黨建制派,他的政策和為人也遭到了很多建制派的不懈,造成雙方在很多問題上難以合作,這也是為什麼有一批包括上屆議長保羅·瑞恩在內的共和黨議員相繼宣布告別國會的原因。

舊人的離去也伴隨着新人的到來,在美國國會435名眾議員和100名參議員席位中,新選上的包括101名眾議員和10名參議員。在這10名新的參議員中共和黨佔7人,包含曾是奧巴馬2012年競選對手的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另外有3名新的民主黨參議員且均為女性。多元化、女性代表的突出是這屆美國國會的主要特色。在這屆國會中,女參議員和眾議員共有127人,她們中有42人是首次進入國會,其中包括29歲系美國史上最年輕議員的寇蒂茲(AlexandriaOcasio-Cortez)。這些女士們的出現,也給就職宣誓當天帶來了比往常更為繽紛的顏色。

作為民主黨資深領袖,身穿紅色上衣的佩洛西獲得了眾議院內最高的220張選票,領先第二名候選人近30張選票,成功再次當選為新一屆的眾議院議長。她隨後在她的孫子孫女們,及其他議員孩子們的簇擁下站到議長位置宣誓就職。佩洛西在宣誓後說,我現在以所有美國孩子們的名義宣布眾議院召開。佩洛西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具權利女性之一的歸來,及民主黨對眾議院重新的掌握,無論哪一個消息或許對身為總統的特朗普來說都是具有威脅性的。首先,在去年最後幾天,當美國國會尚處於共和黨佔優時,特朗普在當下最為關心的美墨邊境建牆提議,仍因缺乏民主黨支持而未能在參議院內得到相關撥款案的通過。當時特朗普還為此專門邀請了佩洛西和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到白宮與他展開會談,會談期間三人就建牆提議展開激烈爭論,最終在媒體離開後不歡而散。

十多天過去了,美國聯邦政府由於建牆爭議總統和國會不合所導致的部分停擺仍在繼續,而新國會的召開則意味着特朗普建牆的計畫將更加難以成為現實,他恐怕連眾議院的支持票也無法保證了。此外,民主黨對參議院的掌控也意味着其掌握極儘可能調查特朗普和相關人士,甚至彈劾總統的權利。特別是,再加上各界預計穆勒的“通俄門”調查結果將在不久內出爐,民主黨是否會選擇彈劾特朗普還有待關注。對此,佩洛西則在就職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要等到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的報告出爐才能決定。她說,“我們不能出於政治原因開啟彈劾程序,也不能因此放棄彈劾。” 佩洛西這番發言與此前相比有了微妙的變化,幾個月前她曾說彈劾是“不可能討論的事情”。或許正是出於這一原因,特朗普曾對佩洛西當選議長表示歡迎,認為其更有經驗處理危機。而當主持人問及她是否覺得在任總統可以被起訴時,佩洛西再次對此展示出相似的模糊態度稱,這仍是一件“可以討論的事情(an open discussion)”。

此外,正如上文所說,她在採訪中還列出了其計畫在未來的兩年於諸如,調查邊境被扣非法移民兒童死亡、要求特朗普交出報稅記錄、保護穆勒的調查等事件上與白宮做出周旋。她還表示,民主黨人在新會期的首要工作目標之一就是推出反貪腐法案,該法案旨在減少投票障礙、遏制大筆資金在政治中起到的作用、並敦促政客官員遵循更高的道德標準。而在對外政策方面,民主黨人或許會通過增加外交部門預算等方式,從側面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而具體人員的任命權和確認權仍掌握在共和黨手中。另在對華政策上,有分析人士認為,或許民主黨會對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提出異議,但相比之下長期關注中國人權問題的佩洛西更會在這一領域,較她的前任共和黨人瑞恩或特朗普更為敢於發聲。目前看來,美國國會兩黨當下的對華共識將難以隨着新國會的召開而發生大的變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