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專訪黃聞光談《北京政變》

發表時間:

“酷吏” 、“太子黨” 、“禍水” 、“王與寇”這些詞會讓你想到什麼,是歷史劇?還是武俠小說?也許都可以。實際上這是明鏡新聞集團創始人何頻和美國的記者黃文光2012年共同撰寫的書《中國權貴的死亡遊戲》中章節的題目,這本書從2012年震驚中外,的王立軍事件着手,主線是通過大量的資料對薄熙來,谷開來事件及其導火索,英國人海伍德在重慶南山麗景飯店的死亡事件展開,副線則是中國高層權力的殘酷鬥爭。中共十九大即將召開,這本書中提到的事件和人物至今還在對中國政治領域餘波未消。

圖為薄熙來落馬前照片
圖為薄熙來落馬前照片
廣告

一般來說,描寫政治內幕

的書讀起來晦澀無味,但這本書的寫作方式卻會讓讀者感覺是險象叢生,曲折複雜,扣人心弦,猶如偵探小說,同時又是政治險劇,讓人了解到中共高層鐵幕背後的險惡。

這本最初用英文寫的書目前被翻譯成法文,以《北京政變》(coup d'état à Pékin)為書名,由巴黎 Slatkine &cie出版社出版發行,我們為此專訪此書的作者之一,黃聞光先生及編輯蘇禎怡女士。


他首先講述了這本書的寫作原因:

黃聞光:當時,這個薄熙來事件跟之前所有的事件都有所不同。過去中國的任何政治鬥爭中,在大多數情況下外界都不知情,有時候這個事情已經結束了,或者已經發生了好幾個月了,在西方的人方知情,而且西方人對中國政治鬥爭的興趣也很低。有時只是在關注中國的圈子裡討論一下,或者在媒體上提一下。

但在薄熙來這個事件中,由於目前信息十分發達,我們幾可同步關注事件發展情況。中國發生的任何一個情況,比如王立軍跑到了美國領事館,當天晚上在微博上就能看到,幾天之後就沸騰起來 ……

外部給中國內部施加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公開一些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更由於薄熙來事件牽扯到了英國人(海伍德)的離奇死亡,謀殺事件引起了西方的共鳴,所以我們當時就決定用英文寫,主要就是希望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政治鬥爭的內幕,最主要是讓西方對中國的政治體制及其運作有個深刻的了解。
 

中國也發生了不少變化,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是2013年,由於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也越來越大,而且關注中國的人也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有義務向西方介紹薄熙來事件的本質,中國發生這樣事件的原因,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內幕的操作。我們當時是通過這個動力來寫這本書的。

法廣:這本書法文版出版的時候,你們做了必要的補充工作,因為王立軍事件發生五年過去了,這個事件產生的後續效應卻繼續發酵。值得注意的是,這本書的最後一章講的是薄瓜瓜的情況,並且以為《趙氏孤兒》作為引子,請介紹一下這樣做的原因?

黃文光:2013年出版英文版的時候,本來就想寫薄瓜瓜,因為他畢竟是這個事件中的主要人物,而且當時 “薄粉們”對薄瓜瓜也寄託着很大的希望。他當時也處於媒體的廣泛關注之下,所以我們當時就認為有必要對他進行一些描述和刻畫。但是,出版時,媒體對薄瓜瓜在英國和美國生活的關注度太高,國內也過度渲染,但我們無法對其中的事實進行確認和澄清 :哪些是真實的成分?哪些又是過分的渲染?這些都不是特別明朗,當時我們就覺得很多東西無法進行核實,我們我不希望和其他媒體一樣去過分渲染薄瓜瓜,包括過分美化和醜化他的形象,我們認為這樣做都對讓這本書不公正。作為記者來說,我們應該比較公平和公正地敘述這個事件,所以我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就沒有把薄瓜瓜寫進去。

但是薄熙來事件塵埃落定之後,我們對薄瓜瓜的報道進行了一些審視,後來我們也了解了一些事實,並進行了一些比較,所以我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我們對他的描述是比較客觀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決定將薄瓜瓜這一章節加入到了法文版里,內容包括我們掌握的最新情況,我們也採訪了跟他有過接觸的人,得到了一些信息。

另外,還有很多薄粉對薄瓜瓜也給予希望,我們也知道亞洲很多政治家,包括巴基斯坦,韓國等國的領導人當時都曾經是政治世家,後來都擺脫了逆境,最後出來重新執政,很多人對此都寄予了希望,我們在這本書的結尾也提出了一些希望,也許薄瓜瓜在西方受到影響之後,對西方國家政治理念的理解和熏陶可以幫助他今後東山再起,這就要看他的表現了。

這就是我們加這個章節的原因。

另外,我們也更新了大約三個部分的內容。

首先,法文版和英文版不同的是,英文版2013年4月出版的時候,我和何頻都在西方做多年的記者,所以對事實都要經過反複核對,當時我們就聽到了各種渠道提供的信息,其中一部分得到了核實,沒有核實的部分我們也會向讀者說明,所以當時在書中就做了很多標誌,但是後來我們就很吃驚的發現,書出版兩年後,我們當時所寫的東西基本上都已經得到了證實,所以我們在這方面也做了更新工作,重新注釋。
 

其次,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英文版2012年出版時,很多人物都還下落不明,比如主要人物薄熙來當時也還沒有受審,也無人知道他當時關押的地方。後來他被開除黨籍,國內接近消息來源人士告訴我們,不管是否審問薄熙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不會活着出來,當時就知道他肯定會長期被關押在獄中,讓他無法對當政者造成威脅。

當時英文版就寫到這一段。

後來,薄熙來遭審判,被判處無期徒刑,這也就證實了當時的一些預測,在法文版中,我們就對薄熙來審判中的情況以及後來被判刑,上訴的內幕進行了重新敘述,加上了新的內容。

在英文版出版的時候,我們對其中的幾個人物,包括周永康做過詳細的介紹,對令計畫兒子車禍事件及其在政壇上的腐敗現象及其在未來可能遇到的衰敗都進行了一些預測和報道。當時,令計畫還在當政,他進入了統戰部,但還沒有對他採取措施。但是法文版出版時,周永康和令計畫都已經倒台,我們就重新加上了得到的內幕消息,和報道出來的真實消息進行了收集和整理,並且比較全面地寫入了法文版。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徐明,我們當時就通過徐明的故事,講到了中國官商勾結。而在最近的反覆運動中,大多數都是官商腐敗和結合。大家都知道,徐明最後在監獄中神秘死亡,我們對此也進行了一些內幕報道。
 

最後還有一個人物就是習近平,英文版截稿時是在十八大前後,習近平剛剛執政,我們當時也看不到他在政治上的作為,只是對習近平的一些簡歷做了一些評價,而且對當時中國的一些現狀做了一些評估,但是兩年後,基本上就可以看到習近平的一些大動作,包括反腐等。
 

2012年時中國經濟處於上升時期,這幾年則走下坡路,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中國的經濟狀況下,會對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發生哪些影響,以及對中國政治的影響都做了些分析,總的來說,這個法文版是一個更新的版本。不僅讓人們對薄熙來事件對當時的影響有個了解,同時也講到了現在,到這本書出版為止,對中國政壇的狀態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述。

法廣:薄熙來事件對現在中國具體還有哪些影響?

黃文光:包括十九大的召開,最近一系列的反腐運動以及很多人的下台都和薄熙來的事件有關,要麼是指出周永康或令計畫的人,或者是跟薄案有關的人。
 

另外,也可以看到,當時薄熙來在重慶搞的是唱紅打黑,實際上就是對中國政治的一個實驗:到底中國需要走民主道路,還是走毛澤東的路,當時他的這些實驗就是在左右搖擺之中,我們注意到現在的當政者也是在走同樣的路,和薄熙來一樣,在尋求維護共產黨一黨專制道路上,對開放還是重複毛澤東的路線也是在不斷搖擺中,這也和薄熙來事件有很大的關係。
 

在書中也提到了中紀委的作用,我們講到雖然中紀委在反腐中做了一些很重要的工作,抓出了一些重要的貪官,反腐運動對中國的政治起到了不少積極的作用,但是,從薄熙來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來,反腐雖然十分重要,但由於中國沒有制度性的政策,沒有根本上的改變,最後反腐和薄熙來事件一樣,演變成了鬥爭的工具,而中紀委本來應該擔負清除腐敗的功能,但是由於缺乏監督機制,沒有獨立媒體的監督,最後獨立媒體的監督,最後自己也會變成反腐的黑窩子,最近也看到一些紀委書記的倒台。

而且他們用的是非法手段對這些人進行拘留,用黑社會的手段審理貪官,最後導致中國政局中人人自危的現象。現在跟國內人打電話是,當官的沒有人有安全感,也許正在開會的時候就突然被帶走了,同時也沒有法治的制度性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政治鬥爭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另外,《北京政變》一書也是Slatkine 出版社思想書系出版的第一本書,負責該書系的編輯蘇禎怡女士解釋選擇此書的原因:

蘇禎怡:在思考書系走向的時候,我觀察到法國的出版業十分缺乏有關當代中國政治的相關書籍。我的朋友魏延年先生(René Viénet),是研究中國、台灣以及法國歷史的專家,也是電影人和編輯,當時大力推薦我這本書。我讀完後馬上推薦給出版社,決定作為書系的第一本主打。

就像書中作者前言裡面提到的,薄熙來案具備了好萊塢大片的所有元素,共產黨高層之間的角力鬥爭,其激烈和複雜的程度是外界無法想像的。

另外,何頻和黃聞光這本書有趣的地方在於,何頻在王立軍叛逃的當下,就獲得許多第一手的內幕消息,他本人和旗下的明鏡新聞網也成為這部政治劇里不可或缺的角色。他們寫這本書一開始的目標讀者就是外國人,用英文寫作,書的安排也頗具巧思,每一個章節都先用一個中國的古典文學或歷史故事起頭,再帶入薄熙來事件裡的相關人物,讓外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不會覺得好像在讀一本很厚很艱澀的案情報告,反而像在讀偵探小說一樣,跟作者一起抽絲剝繭,一起辦案的感覺。

法廣:法文版和英文版相比有哪些不同:

蘇禎怡:這本書的原版英文版是2013年出版的,我們決定出法文版的時間大概是2015年中。我很感謝何頻和黃聞光馬上就答應我可以為法文讀者做一個更新版,補充薄熙來審判的後續影響、新增有關周永康、令計畫和徐明等人的章節,內容一直持續更新到2016年底。所以法文版本完全可以當作一本新書來看待。

在做這本書的過程,因為一些緣故,我們換了很多次翻譯,讓出書時間一再拖延。一直到去年年中的時候,幸好找到Georges Liebert出手相救,幫我們把整本書從頭到尾重新翻了一遍。

Georges是一位出版生涯超過四十年,經驗豐富的編輯。他在Gallimard的時候,也做過跟中國有關的書籍,像是合譯張戎的《毛澤東傳記》和出版過一本李克曼Simon Leys的書等等。法文版的譯文品質比中文的翻譯還要流暢,我們正在考慮要不要拿這本書去參加翻譯獎。

法廣:《北京政變》這個題目有何考量?

蘇禎怡:取書名的時候也有許多小插曲。這本書的英文原名和中文原名都取的很好,但是翻成法文就變得很奇怪。中間有考慮過«太子黨的隕落»,還差一點就要叫«薄起來事件» Bo Bite en l’air。翻譯一度很堅持要用«北京政變未遂»,最後是我寫信詢問何頻和黃聞光的意見,才定案叫«北京政變 》(《Coup d’État à Pékin》)。

法廣:最後請介紹一下Slatkine出版社。

蘇禎怡:Slatkine是一間從日內瓦起家,信譽良好歷史悠久的瑞士出版集團。旗下有專門負責古籍書籍再版的子出版社 Honoré Champion,以及負責瑞士絕版風土誌書籍再版的Édition Slatkine。

 

 

2015年年初,瑞士總部決定要擴大出版業務領域,在巴黎設立了Slatkine & Compagnie。目標是每年精選出版十到二十本優良的外文書籍。

負責人Henri Bovet為費加羅報、Albin Michel (Le Grand Livre du Mois),以及 Pinault / Le Seuil (Tallandier)等出版社的總編輯,也是前法國國立博物館聯合會刊物的負責人。

我在成立沒多久就加入團隊,負責建構中文和日文書系。目前三大出版方向:中國政治現況、華文文學和偵探推理小說。

感謝黃文光先生和蘇禎怡女士接受法廣專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