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米蘭世博會:思想交鋒的試驗場?

發表時間:

米蘭世博會的宗旨之一就是儘力為社會不同領域對話開路,試圖尋找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途徑,從而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寶貴的遺產。世博會已結束,它是否達到了這一目標?本台西班牙部記者Silvia Celi就此前往米蘭世博會現場進行了專門報道。

米蘭世博會世界大道
米蘭世博會世界大道 REUTERS/Alessandro Garofalo
廣告

這是自從開展世博會以來第一次,把世博會這一場合作為一個社會各階層思考當下人們關切的重大問題的實驗場所。僅舉一例:如何保證在2050年讓人人有飯吃,如何阻止生態繼續被破壞。一句話,怎麼做?當代人的角色是試着給後代留下一個像樣的地球,他們可以在這裡有尊嚴地生活,甚至比我們活得更好。

為了深入思考這一主題,米蘭世博會邀請了各個領域的代表。“他們習慣於鬥爭而不是對話”,世博會主席馬西尼 (Alessandro Mancini) 這樣形容他們。最典型的就是可口可樂和麥當勞。他表示,“像可口可樂和麥當勞這樣的企業參展對深化討論非常重要,看看可口可樂在自己的展館只送健怡可口可樂和沒有糖分的零度可口可樂,這就意味着他們在往前走,打算要做一些可持續發展的事情。麥當勞大致走的也是這一路子,使用的牛肉不是來自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線飼養的牛肉,也不是使用激素飼養的牛肉。他們向參觀者提供素漢堡包,並且正在把這一素食引入意大利市場”。

政治家怎麼辦?

馬西尼認為:“所有社會各方都應對這一主題感興趣,採取步驟,找到一個可以互相理解和對話的場所,從而找到一個適合的辦法。我們現在面對着的現實是:全球人口超過九十億。地球可能已無法承受。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政治家也必須對如何滋養地球感興趣,並且要加倍做出努力”

多國集團如何扮演角色

不過,當法廣記者五月份在世博會採訪的時候,麥當勞不願意接待我們,但是可口可樂邀請我們進入他們的展館。展館負責人說:他們的展館“全部是用可回收材料製作的”。

可口可樂展館公關部負責人布羅什 (Cristina Broch) 描述說:“所有人都知道可口可樂是百分之百的美國貨,但無人知道,我們是一個就地銷售就地生產的多國集團。這就意味着我們在相關國產生了一定的社會經濟的影響力”。

他補充說:“在展覽會上,訪問者將發現芬達橘汁(Fanta orange) 60年前在那不勒斯誕生。這一果汁罐含有66%的橙汁,我們還在儘可能設法使用更多的當地產品”。

在這一綠色環保主題壓倒一切的世博會,可口可樂會不會自我感覺像是飛入一碗湯中的一隻蒼蠅呢?

布羅什不這樣看,“絕對不會”。他說,“世博會對社會各界的行動者都是一個進行理想對話的場合,也就是為此我們才出現在這裡,我們認為不能只靠一方去迎接挑戰,答案應該來自於政府、企業以及民間社會。正因此,世博會是一個實現各種會晤,舉行各種有關如何在未來保護環境的討論會的理想場合。”

如何向觀眾解釋喝可口可樂並不影響健康?

布羅什認為“並不存在好飲料或者壞飲料的問題。所有食品和飲料都很好。這取決於飲用的數量以及消費者如何做到平衡。這裡指的是不要過分飲用,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所有的食品和飲料”。

非政府組織在世博會佔取了一定位置

非政府組織在米蘭世博也有自己的空間。在它們中間,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在自己的展館接待了像Giovanni Morisi de l'association AIFO這樣的鬥士一般的非政府組織。

該組織負責人莫里斯對我們說,“讓兩個不同世界相遇再正常不過,富有如同麥當勞和可口可樂,相對窮困一些的如本地的小農生產商。重要的是讓這些不同世界的人都出現在這裡。在他們中間,是我們這些非政府組織,向大家提供有利於對話的方式”。

一位AIFO的鬥士對我們說,在兩個國家展館之間會有空間,在碩大的食品飲料集團的展館以及小型傳統產品生產者之間都有空間,讓他們溝通,有利於大家討論,這就是我們做的工作,我們開創空間,讓雙方能夠相會,通氣,並且聯手解決問題,找到一些對社會有益的辦法,化解由於偏見或者差異在雙方造成的誤解。”莫里斯說,“比方說,民眾中間對麥當勞有這樣一種說法,它生產出一種讓人變胖或者乾脆殺人的產品。另外一方面,麥當勞考慮到自身的形象,向小生產者購買產品,肉類,魚類等等,這不是在兩者中間就有了一個對話的空間嗎,何況,他們還提供就業,他們有能力做一些有趣的事情”。

另外一種聲音

不過,另外一個民間組織Bio-District的人士白勞(Delizia del Bello)認為,“同多國集團對話並不容易,他們對小地方毫無興趣,對土地,對農民毫無興趣”。對他來說;問題很多,“很多小農生產者的土地被徵收,這等於取代了他們生產食品的主權”。

對話實驗場效果如何?

馬西尼認為:“討論是我們米蘭世博會的基本要素。人們來這裡不僅僅是為了參觀美麗的事物,也是為了思考什麼對子

慢食運動的秘書長保羅科若斯(Paolo di Croce)認為就討論層面來說,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不太積極的一面,關乎未來的食糧問題:我們如何與饑餓作鬥爭,如何與不平等作鬥爭。這一主題沒有成為米蘭世博討論的主要主題。因為這裡有許許多多各種各樣的展館,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展館的建築形式上,如何做到賞心悅目,如何在訪問者眼中造成視覺衝擊等等。

科若斯表示, “我不認為我們找到了一個方案。我們並沒有得到政府方面更多的支持,以保證未來更加美好。我們同樣認為,世博會本應在建設展館方面少花錢,在思考如何幫助世界上缺衣少糧的人們方面多辯論,可惜啊”

“另外一方面,我認為我們接待了很多人,特別是最後幾個月,這意味着有很多人對這一類主題感興趣:比如如何養活未來的人類?我希望有些人明白改換生產方式的必要性,意識到改變精神面貌改變習慣性消費的重要性”。

“我同樣希望那些來到這裡的訪問者,離開的時候對消費多樣性食品的必要性能夠理解,能夠對我們所吃的東西進行思考。尋找有質量的產品,讀一讀產品說明書,了解它們的產地。這一方面我相信比較正面。儘管我們失去了一個教育人們向他們傳遞一個良好信息的絕好機會”。慢食運動的秘書長最後總結說:“應該說碰到一些好的事情,因為人很多。不太好的,對我來說,因為我們錯過了一個良機”

 10月31日這場盛會閉幕後,米蘭世博會提出的挑戰遠遠沒有完結,思考將繼續下去。

 

編譯:安德烈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