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泰媒:印度接替美國跟中國角力

發表時間:

隨着中印邊境對峙進一步持續,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較勁兒”,已然成為地區國家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兩國關係惡化是否影響經濟層面的焦慮也隨之產生。

印度北部烏他-普拉達什工地
印度北部烏他-普拉達什工地 圖:路透 Adnan Abidi
廣告

泰國《今日郵報》昨天援引路透社消息報道,印度和中國軍人近日在西藏與印度接壤地區再次爆發小規模肢體衝突,雙方人員均有受傷。有關這次衝突的視頻在網絡空間流傳,但中印兩國外交部與國防部對此均未置評。

泰國《智能時代傳媒》刊登分析文章稱,當前緊張的中印對峙局勢一旦惡化,勢必動搖到經濟層面,倘若印度被激怒,採取強勢捍衛“印度洋霸主”地位的姿態,那麼中國倡導“一帶一路”計畫的發展前景就值得重新考量。另則中印兩國都是所謂新興市場的金磚組織成員(BRICS),預估該組織未來對全球經濟產生的帶動力不可估量,而印度目前在多個場合的表現明顯不夠積極,導致該組織的凝聚力迄今受到置疑。

據觀察,自中印兩國軍隊對峙以來,東南亞地區國家官方表態較為謹慎。不過民間議論風潮見漲,值得注意的是,輿論熱點由以往的“中美角逐”逐漸轉化成“中印角逐”,關鍵詞也由“中美開戰”漸漸演變成“中印開戰”。泰國朱拉大學政治系國際關係學研究員提迪南分析指出,美國、日本、中國抑或是印度等經濟強國,都渴望在全球各地擴大影響力,東南亞地區亦不例外。華盛頓政府當前推出“美國優先”政策,不利於美國強化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然而伴隨中國崛起導致整個世界格局發生改變,也促使印度再也無法甘於現狀,從而成為接替美國在這一地區跟中國角力的一股強勢力量。

據悉,原本秉持不結盟政策的印度,如今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尋求盟友,除了正在推行“南向政策”的台灣外,還拉攏印尼舉行聯合軍演,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下月即將走訪緬甸,爭取得到東南亞國家給予支持。對此,泰國學者提供觀點認為,無論東南亞地區大國角力形勢如何劇烈演變,東盟國家都應該站穩“不選邊站隊”的立場,畢竟保持大國力量的平衡,將給這一地區小國帶來更多話語權和更大的政治利益。

十分顯然,泰國專家與媒體對國與國之間的地緣關係與利益尤為關心。就經濟層面而言,泰國地產專家建議國人不要小瞧印度。《曼谷企業報》18號刊登評論文章,標題為“中國時代崛起 印度時代蓬勃相隨”,文章指出,印度和中國都是亞洲地區大國,對亞洲、太平洋乃至印度洋地區經濟具有重大影響力。放眼當今世界,可見中國力量崛起,影響力擴散全球。其實相對而言,印度的潛能同樣不容小視,印度表面形象令外界感到矛盾,大量的貧困人口,落後的交通系統,貧困的生活面貌,但事實上印度精英階層的潛能和科技先進的一面卻鮮為人知,加上龐大的勞動力資源和根深蒂固的社會傳統意識,無形中成為推動印度經濟發展的穩固動力。因此在眾多地產評估專家的眼裡,對當前印度的經濟狀況紛紛看好,並對其發展前景抱樂觀態度。

泰國社會歷來流傳“印度人散布廣,中國人紮根深”的說法,這是泰國人幾百年來跟印度和中國人做生意、打交道總結得來的經驗談。根據泰國當地媒體評論,若比較在泰國當地搶灘紮營的現實狀況,印度人的經營技巧比中國人更勝一籌。

在文化方面,印度的宗教與文化數百年來對東南亞地區影響深遠。就泰國一地而言,不僅做到了成功滲透並且為社會主流意識所接受。這一點跟當初移民華工影響力僅只滲透底層社會具有明顯不同,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深層文化優勢給印度政府大力實施“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