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法國黃背心和香港反送中有無可比性?

發表時間:

2019年夏季全球多地氣溫高企,而在烈日炎炎的香港,從6月到8月,“反送中”運動的熱度更高。兩個月來,這一運動會讓人想起法國的黃背心運動。誠然,中法兩國國情無法相比,香港和港人也具獨特性,法國黃背心和香港反送中有無可比性?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香港民眾在機場以列儂牆方式進行抗議元朗黑幫暴力事件,2019年7月26日
香港民眾在機場以列儂牆方式進行抗議元朗黑幫暴力事件,2019年7月26日 REUTERS/Edgar Su
廣告

法國的“黃背心”運動從去年11月開始幾乎壟斷全國政治生活,但在今年7月8月間,這一運動的參與者卻不再每周六上街遊行,而是與國人一樣放假(或在工作),這給巴黎的大街小巷留下一段安寧清涼的時光。暑假間,想必法國的“黃背心”們,可能也會通過電視鏡頭來觀察香港的反送中運動,也許他們可能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些香港年輕反抗者不顧烈日炎炎上街示威遊行?而黃背心像演戲一樣的抗議活動,平時每周六一次,有開幕有閉幕,現在到了暑假就休息,但尚未終止。

法國黃背心一定會看到香港反送中人士與他們一樣通過社交媒體組織串聯自發的抗爭,還具有同樣高超的創意。但他們也會注意到:香港反送中運動是要求維護“一國兩制”的政治訴求和不被送到中國審判的司法權利,因而可能顯得更加“高大上”。雖然部分香港人也面臨嚴重的經濟困境,但他們的5項訴求中沒有一項是經濟性的,因為香港人希望通過實現“雙普選”選出真正的民意代表,從而解決香港的經濟社會民生問題。而法國黃背心運動則集中了生活困難感到不平等的法國社會底層向社會精英階層抒發憤怒的色彩。

法國“黃背心”也是號稱沒有領導人的自發運動,因此法國媒體向所有“黃背心”人士敞開,請他們講述自己的訴求和不滿。由於他們的主要訴求是經濟性的,所以法國總統也較早地撥出重金救助低收入者。這之後,法國總統親自出馬參與各地的全國性大辯論,討論體制性難題,回答各界人士質詢。

由於法國黃背心沒有領導人,有人自發出頭講話也不被別的黃背心承認,所以他們無人能與國家對話,也未參與歐洲議會選舉。法國擁有健全的民主代表制,但黃背心偏愛“無政府主義”,要求更多的直接民主,而不是代議制間接民主。香港反送中則完全不同,他們要求的是北京曾經承諾的“一國兩制”和“雙普選”。

至今為止,法國黃背心運動尚未偃旗息鼓,9月份以後他們將可能再次捲土重來。他們也許會注意到:在香港反送中運動兩個多月的抗爭中,沒有一輛汽車被燒,沒有一家商店被砸被搶。相反,有些香港商家甚至願意接納反送中人士,而不歡迎警察進入。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觀感,是否會影響改變法國黃背心人士的抗爭行為?值得觀察。

人們當然注意到:最近幾天香港警察在北京力挺之下,與反送中運動人士發生激烈衝突。香港警察發射了1800多發催淚彈,有視頻顯示:在地鐵站內的封閉空間,有警察朝正在向外走的人群身後發射催淚彈。有警察踢撞正下電梯的運動人士造成多人摔傷。真正造成反送中運動人士憤怒和震動的是一位女性右眼被打傷事件,這成為周一周二香港機場被迫關閉的原因之一。

該不該在香港機場這樣的地點舉行抗議活動甚至導致航班不能起飛?有報道說:周二晚間有反送中運動人士在網站為此刊登道歉信,說明這已成為部分反送中運動人士反思的問題。而在周三,一些反送中人士在機場畫定的區域地板上,和平地舉辦反送中運動的宣傳畫展覽,得到不少人的仔細觀看。

法國黃背心運動從一開始就帶有“共和國壞孩子”的勁頭,出軌成為常態,專門要給法國丟臉,所以他們非選巴黎最美和從來不許遊行的大街香榭麗舍,才不管會不會影響國家的旅遊收益。遊行後期他們中最激進分子常常會燒車砸店,投擲石塊,破壞公共設施,而成為法國的惡夢。但法國政府並未將其定性為“恐怖主義”。

總體看來,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和法國黃背心運動相比,前者要求保障自由民主權利的目標更偉大更高尚,方式更和平更理性。早期的100萬,200萬香港人上街和平遊行,曾經令世界讚歎,但不被中國媒體報道。由於香港政府遲遲不接受5項訴求,不與民眾和反對派對話,把解決矛盾的一切責任推給警察,把一個政治協商問題變成警民間的衝突和社會秩序問題,使抗爭運動持久化,引發民眾焦慮情緒,而香港警方強力執法和元朗白衣人打人事件等等,不斷引發香港民眾的憤怒。

雖然北京港澳辦說反送中運動“出現恐怖主義苗頭”,但香港警方在14日記者會上,並未真正認同這種定性,而是說:“對於恐怖主義,香港有自己一套法例,大部分的示威者都是和平有序,雖有部分極端示威者的暴力行為不斷升級,但兩者不一樣。”這一點也應該得到反送中人士的認同,形成港人間寶貴的共識。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也認為“恐怖主義”的說辭只能惡化當前極度動蕩的局勢,希望目前各方需要“真正嘗試進行對話”。如果對話,就需要有人出來代表反送中。

香港抗議者與警方本周的發生的衝突被北京定性為“恐怖主義苗頭”後,引發官方媒體的無比亢奮。而從美國到歐洲,人們對香港年輕人的抗爭從最初的刮目相看,到努力更深層次的理解。

香港反送中運動人士在經歷暑期兩個月緊張密集抗爭後,或許到了及時修整反思和發揮集體智慧的時候,目的是更理性有效地進行下一步行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