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中國今年第一季經濟增長高於預期 引網友質疑

發表時間:

中國2019年首季宏觀經濟數據日前已經公布,一季度GDP增速6.4%,高於市場預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創10個月新高,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更是創2014年11月以來新高。

南京港一景
南京港一景 路透社發圖
廣告

不過,有網友在搜索各部門今年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後,對官方數據提出質疑道:“第一季的汽車銷量下跌10%,智能手機銷量下跌20%,用電量下跌,房地產 量價齊跌,進出口下跌,但統計局告訴我們,GDP依然6.4%,這絕對是奇蹟!”

另外,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儘管政府祭出減稅降費措施,使得第一季經濟增長率達6.4%,優於市場預期的6.3%,就業市場卻出現5年來最差狀況,經濟反彈似乎並不是真實的。

一篇題為《中國就業景氣指數創5年新低》的網文這樣寫道:“4月19日,北京人民大學的中國就業研究中心(CIER)引用中國求才網站“全國招聘網”發布的數據,第一季求職人口較去年同期激增31%,增至2011年以來最高,企業的人力需求卻下跌7.6%;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第一季企業開出的職缺下跌11%,就業景氣指數降至1.68,為2014年以來最低。這顯示宏觀經濟總需求不足,對就業市場影響加劇。

而官方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 3月份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達2016年底以來新高。另外,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834萬人,再創新高,凸顯就業壓力。

一線城市金融業招聘需求降45.9%,北京就業景氣指數最差,只有0.24,倒數第2至第10名依序為瀋陽、哈爾濱、大連、長春、天津、呼和浩特、長沙、包頭、深圳。民營企業招聘需求人數環比減少13.05%,求職申請人數環比增加52.94%。

中共上周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與部署相關工作時,對首季經濟表現予以肯定。 不過,政治局會議也隨即警告,“經濟運行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經濟環境總體趨緊,國內經濟存在下行壓力,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結構性、體制性的”, 這也是中國官方首次提出經濟下行存在“體制性”因素,引起市場的關注。有分析認為,這是政治局本次會議的最大亮點,甚至是整個會議最重要的一句話,預示今後的政策重點將發生轉變。

一篇題為《政治局會議首提“體制性”》的網文這樣寫道:“有觀察家梳理中國官方近年對經濟發展提出的表述後發現,在2015年以前,官方的判斷是經濟下行主要來自短期的“周期性”因素,從2015年起,官方研判經濟放緩主要是受到中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影響,包括產能過剩、人口老齡化等。 近年來,官方的評估則是這兩種因素交織疊加導致經濟增速下滑。去年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指出,2018年的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問題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結構性的”。

四個月後,官方的判斷已然出現變化,首次將經濟下行也歸咎於“體制性”因素,而且認為“體制性”和“結構性”因素所發揮的作用更大。這其中的內涵很豐富,簡而言之就是許多制度已過時,亟需徹頭徹尾的體制性改革。

近段時間以來,官方一直承諾要推動改革,但為了穩增長而基本停滯不前。政治局本次會議不再提及為穩增長而落實的“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政策,顯示短期的穩增長將讓位給長期的改革措施。而隨着官方推進更深層次的經濟體制改革,可以預見經濟增速可能繼續放緩。不過,這也將為經濟的長足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與體制環境,對整體經濟發展應該是件好事。”

針對政府是否真心推進體制改革,有網友發帖說:“隨着中美兩國貿易談判臨近尾聲,朝內的政治氣候不是春暖花開.而是寒風凜冽。這與貿易談判成功後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大氣候極不協調。 觀察大氣候,貿易談判在最後關頭能否取得成功就非常值得懷疑。 因為,如果是以談判成功為目的,那目前為適應談判成功後 落實貿易協定就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法規政策配套改革,避免臨時袍佛腳的被動局面發生,但現實情況是.有利於擴大開放的法規政策統統沒有出台。但政治氣候卻越來越呈現復辟倒退、 重回計畫經濟時代的勢頭。 如果貿易談判成功,這種政治氣候對落實談判協定非常不利。 難道貿易談判真的就是為了以拖待變,為閉關鎖國爭取更多的時間? 想閉關鎖國,這麼短的準備時間肯定不行。不但人們的思想根本轉不過彎來,而且整個經濟,極可能會發生崩潰。 經濟崩潰,人心思變,必然會產生共振,引發社會動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