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六四

為抹去六四歷史中共九年刪文逾千連“蠟燭”emoji都被移除

紀念六四事件30年來,香港是全球唯一合法而且參加人數最多的地方,而每年六四當晚的悼念晚會,一片燭光更是最具代表性的象徵之一,但根據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副教授傅景華,北京為了抹去這段歷史,自2011年至今,不但刪除了1056條發帖,甚至連蠟燭的emoji(表情符號)也被移走。

每年六四香港都舉行燭光悼念晚會,燭光已成為紀念六四的象徵。
每年六四香港都舉行燭光悼念晚會,燭光已成為紀念六四的象徵。 (法廣)
廣告

港大15日舉行《八九民運30載 被滅聲的記憶》研討會,探討中國如何意圖抹去這段歷史,及這段歷史今天是如何呈現於集體記憶、社交媒體及報道上。傅景華在會上發表了上述的言論。

他說,根據“微博視野”(Weiboscope)項目研究,自2011年起於微博搜集到1056條跟六四相關的發帖被“河蟹”,就連爉觸的emoji都移除。被刪的發帖全是與中央抗衡的論述,“為什麼在中國仍然有群體會在社交媒體上繼續發出與天安門事件有關的帖子?為什麼他們不害怕政府的懲罰或審查?”他指,王維林所代表的“坦克人”是最多人上載的發帖,“也是最具象徵性,除了原圖之外,還有很多不同版本的改圖”。

除了坦克人圖片外,傅景華指燭光也是常見發帖,“但點燃燭光的發帖也非常敏感,後來微博把表情符號(emoji)修改,把爉觸的emoji都移除了”。此外,據分析發現,當中13%發帖都跟香港有關,“因為香港是世界上唯一會紀念六四的地方,也是想向香港表達謝意”。

曾撰寫《失憶的共和國:重訪天安門》一書的墨爾本大學高級講師林慕蓮(Louisa Lim),則談到外國記者在中國報道六四事件的諸多限制。她說,被受訪的外國記者中,有61%的干預是限制記者進入天安門廣場,另有56%是限制記者接觸消息來源。

除了官方打壓外,她指因打壓而滋生了犬儒主義,“例如受訪者會認為報道沒有影響或影響有限,或會認為記憶被放大了”。她表示,儘管六四事件的記憶正逐年淡化,但中國當局對於紀念活動的打壓仍活躍。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助理教授鄭煒則集中研究六四集會的參與者,研究發現近年參與集會的人數不斷下降,“捐款數目卻沒呈戲劇性下降,但已很少新加入的人”。鄭表示,曾訪問一些參與集會超過十次的人,發現使他們一直參與的原因是為守護香港的記憶,“不只是發生在1989年的事,而是悼念六四的活動仍然在香港發生”。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