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特別節目

特別重播鮑彤談六四(一至三):從學生為何兩次上街說起

發表時間:

1989年4月15日是曾擔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逝世30周年,胡耀邦逝世當時震動了中國民眾,引發大學生的自發悼念活動,也成為之後“六四”天安門慘案的導火索。以鄧小平為幕後指揮的“六四”鎮壓,徹底斷送了中國上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的社會氛圍和政治體制改革的最初嘗試,並以非正常方式將反對暴力鎮壓的時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排除出局,逮捕了學生民主運動領袖。

鮑彤(左)與趙紫陽(右)1986年合影
鮑彤(左)與趙紫陽(右)1986年合影 網絡
廣告

從4月15日胡耀邦逝世到“六四”開槍,50天中發生了什麼?誰是“六四”鎮壓的決策人?學生運動是否過激而遭致鎮壓?這些都是每年“六四”紀念中的討論話題。

在六四30周年的紀念節目中,我們採訪了在“六四”後入獄的最高級別中共官員鮑彤先生,他當時是中共中央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政治秘書,中共中央政治改革研究室主任。他為我們復盤30年前這段歷史的起點,即胡耀邦逝世後,學生為什麼兩次上街?誰是“六四”鎮壓的策畫組織者?以下是鮑彤先生的談話內容:

很多人把學生上街說成是一次上街,不對的,其實是兩次上街。第一次是為了追悼胡耀邦,為什麼要追悼胡耀邦?因為胡耀邦是好人,這是一個理由,但是追悼好人不一定要上街啊?還有一個理由是什麼?就是因為胡耀邦是被鄧小平搞下去的。這麼兩個理由使得學生上街的,這是第一次學生上街。

第一次學生上街,是有組織有領導的嗎?沒有人領導,沒有人組織,自發的。為了悼念一個好人胡耀邦,為了這個好人無端地被廢黜了,大家更加沉痛,因此出來表示哀悼。就是為了表示“我認為:鄧小平是錯的,胡耀邦是對的。”就是這麼個意思。學生表達之後就滿足了,因此在胡耀邦追悼會後,學生們就陸陸續續回到學校里去了。當然也有一些學生還沒有回去,主要是外地的,他們可能要在北京探親訪友再看看。

第二次學生上街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第二次學生不僅出來上街了,而且人數更多了呢?因為是鄧小平要他們出來。我這個話,大概很多人不同意。鄧小平不是說不喜歡學生出來嗎?不對的,鄧小平要學生出來。鄧小平怎麼要學生出來上街的?就是通過4月26日的人民日報社論,說這是“動亂”,把悼念耀邦的學生說成是“動亂”。這是給學生戴上一個政治帽子,而且是一個可以鎮壓的政治帽子。

學生已經開始回到學校,而且大部分學生已經回到學校,本來這個過程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按照當時(中共)常委的決定,(學生上街)這個事情就沒了。

當時的常委決定是三條,是趙紫陽提出來的,他說:第一條,追悼會已經結束,我們要勸學生回校繼續上課。實際上這也是多數學生的要求和行動,他們正在回學校。

第二,趙紫陽說:千萬不要動用警察,除非發生打砸搶燒這類事情需要警察維持秩序,不能動用武力。動用軍隊?更是連想都沒想,沒有人想過要動用軍隊。

第三條,趙紫陽說,學生實際上是有些要求的,有很多要求。這些訴求怎麼解決呢?我們用開展“社會協商對話”這樣一種方式來解決。

紫陽說的“社會協商對話”,既是紫陽提出來的,也不僅僅是紫陽提出來的,而是中共13大決議的內容。

1949年以來毛澤東的體制是什麼呢?就是發生了社會矛盾,要在黨的領導下解決。紫陽則提出:應當通過“社會協商對話”來解決。什麼意思呢?即:不是在黨的領導下解決,而應該由社會各個群體間互相協商,根據大家可以達成的共識來解決。也就是說要建立一種社會協商的制度來解決社會矛盾。這確實是趙紫陽提出來的,但也不是趙紫陽個人的意見,而是中共13大決定裡面的話。

以上是對鮑彤先生採訪的第一部分內容,可以點擊以下鏈接第二,三部分內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