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圍繞華為的電訊冷戰是意識形態之戰

發表時間:

28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頭版頭條的主題各不相同。財經報刊《回聲報》重點報道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為英國脫歐方案破釜沉舟的最後一搏;法共《人道報》針對兩個月後的歐盟議會選舉,梳理不同左翼參選團體試圖擺脫歐盟條約束縛的策略;《費加羅報》針對歐盟議會選舉,探尋法國傳統右翼大黨“共和黨人”的競選實力是否出現起色;《解放報》以大版篇幅關注法國聖西爾軍校內的種種歧視行為和虐待現象;天主教報刊《十字架報》側重討論性侵醜聞衝擊下的天主教會如何恢複信徒的信任。《回聲報》和《費加羅報》都在國際版發表文章,關注印度軍隊成功擊毀一枚近地衛星的消息。各報也都有一些關於中國的報道。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歐盟需要面對中美拿出自己的宏偉方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剛剛結束對歐洲的訪問。《費加羅報》經濟副刊發表對法國經濟部長勒梅爾的長篇專訪。勒梅爾重申總統馬克龍的立場,強調歐洲必須成為一個自主的強大實體,面對中國和美國,要拿出自己的宏偉方案。他表示,此次習近平訪歐,無論對於法國與歐盟的關係,還是對於法國與中國的關係來說,都是一次轉折。他認為,中國國家主席在氣候問題上做出了強有力的承諾,中國因此是法國的一個穩固的夥伴。但彰顯實力、甚至不惜分裂歐洲的中國是否可以被看作是夥伴呢?勒梅爾表示,擺在歐洲目前的挑戰顯而易見。面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要麼團結,要麼分裂。歐洲面對中國必須拿出自己同樣雄心勃勃的方案。這個方案就是投資有畫時代意義的高科技技術,並保護歐洲利益與價值,應對氣候變化,肯定多邊主義。勒梅爾不贊成認為歐洲面對中國的雄心無所作為的觀點。他強調法國擴大了監督外國投資的機制,歐盟也制定了相關的規則,並加強了反傾銷措施。勒梅爾表示,無論是面對中國,還是面對美國,歐洲都面對歷史性的轉折點:歐洲的政治自主取決於在高科技領域的自主權。

圍繞華為的電訊冷戰是意識形態之戰

法國總統馬克龍與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巴黎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的當天,中國電訊巨頭華為在巴黎為其旗艦手機P30 舉行發布會。《回聲報》就此發表分析文章指出,幾個月以來,華為成為一個敏感詞,讓政治人物和企業家局促不安。華為不是新來者,已經是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機出售商,但隨着5G 的到來,法國以及西方國家對他的看法開始改變。文章指出,法國與歐洲,在對華為的技術需求以及美國要求抵制的壓力中間,試圖找出一個折中立場。文章寫道,美國不否認美國也曾有截取盟友咨訊或進入華為系統的做法,但強調,從新聞自由、司法獨立等角度來說,這兩種做法的框架背景不同。美國國務院一名負責人指出:蘋果集團為拒絕幫助聯邦調查局進入其Iphone手機系統,而走上法庭。誰可以給我舉出一家中國企業狀告共產黨的例子!這篇文章就此指出,因此問題的關鍵不是安全,而是政治。無論華為給出怎樣的保證,華盛頓針對的是中國的法律框架。圍繞華為,一場新冷戰正在呈現,它雖然披着科技的外衣,但其實是一場意識形態之戰。

中國成為稀土進口大國

《解放報》記者注意到中國為了減少污染,正從一個工業稀土出口大國變成進口大國。2018年,中國是電動汽車或手機生產所必需的稀有金屬進口最多的國家。文章引述一家工業稀土專業研究機構的數據指出,2018年,中國共出口稀土氧化物5萬3千噸,但同時也從美國和緬甸進口這些物資4萬1千噸。與2017年相比,增幅達167%。中國也首次成為七種稀土氧化物的純進口國。文章介紹說,2010年時,中國幾乎控制着全球的稀土生產。但最近20年來,中國調整政策。為實現其《中國製造》2025方案,中國希望走出生產者的單一角色,發展高附加值的中、高檔工業技術。但是,中國的需求不斷提高,中國有可能無法再滿足自己的需要。而這些可以用於能源轉型的金屬的開發附帶着環保代價。選擇進口,可以既滿足需求,又轉移污染。

印度成為世界第四個擁有反衛星武器的國家

印度27日宣布成功擊毀一枚低軌道衛星,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擁有這項技術的國家。《回聲報》報道強調印度目前的選舉背景,引述孟買一家智庫的專家指出,就技術而言,印度原本可以更早些進行這項反衛星武器測試。選擇這個時機可會有政治後果。但從地緣政治角度講,這是一個好時機。《費加羅報》報道也強調,這次測試旨在向世界彰顯印度的軍事能力。報道指出,中國最近12年來一直在不斷提高其反衛星能力。文章引述美國軍事情報部門的報告指出,2020年時,中國將會投入使用一種可以從地面擊毀低軌道衛星的激光武器。而中國軍隊文件顯示,偵查衛星、通訊衛星和導航衛星屆時都可能首當其衝,成為攻擊目標。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