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百萬公務員到維族家庭做“客”當“親戚”

發表時間:

美國紐約時報2018年12月20日刊登一篇調查性長文“不請自來的客人:闖入維族家庭的百萬公務員”,介紹尚不為人所知的中國政府監視控制維族人的另一種方式:漢族幹部到新疆農村維族人家上門結對當“親戚”。

新疆喀什
新疆喀什 法新社
廣告

文章的作者Darren Byler(雷風)於2018年獲得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人類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集中在維吾爾人的人權、文化等問題。

作為一名人類學家,雷風今年春天回到曾住過兩年的研究維漢社會生活的地方。在南疆各地以維族為主的城市聚居區和城鎮,他採訪了漢族平民國家工作人員,也就是曾經有被官方派到新疆農村地區維吾爾和哈薩克家庭當“大姐大哥”漢族幹部。他們當中包括去執行監控、身份為平民的國家工作人員,其中一些人是他2011年開始在烏魯木齊搞田野調查時結交的漢族朋友,以及該計畫直接參與者的朋友和家人。

雷風說自己想了解不同的漢族平民群體如何看待自己在這個到維族人家上門結對當“親戚”項目中的角色?他們為什麼會同意參與進來?他們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及其目的?他們如何與少數民族互動?他們是否會同情那些他們參與“改造”的維吾爾人和哈薩克人?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一年裡,從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傳來有關“教育轉化中心”,或“去極端化培訓班”消息。面對國際社會的批評,中國政府又將其稱為“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這之後,中國官方媒體最近報道了大量漢族幹部派到新疆農村地區,通過“結對認親”,大規模進駐少數民族家庭的計畫。作為軍隊和警察的補充,超過100萬的中國平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漢族),住進新疆的維吾爾人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家裡,執行教化和監視任務,他們表現得像大哥大姐,之後卻可能決定是否要把面前的穆斯林少數民族男女關進那些營地。

中國官方媒體把這些“民族團結活動”描述為一種溫和的政策方針,說它對新疆的“長期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環球時報》英文版2018年1月報道,一個跟喀什一戶農家結對認親的幹部,駁斥了西方媒體有關村民反對政府工作人員來訪的報道。他指出,在“結親周”期間,每個政府工作人員每天給“寄居”家庭50元,而且他們“尊重當地維吾爾族村民的傳統”。

在雷風調查報道英文版發表後,《環球時報》11月重申了政府的說法,即“配對與援助計畫”是成功的。報道稱,截至9月,110萬名公務員與169萬多名公民配對,走訪居民4900多萬次。

通常,這些“大哥大姐們”來的時候都是一身遠足的行頭。他們結伴出現在村子裡,背包鼓鼓囊囊,他們遠離家人有點難受,誰願意離開舒適的城市生活,跑那麼老遠來“吃苦”呢。但這些“親戚”(他們被要求這樣稱呼自己)有任務在身。這些“親戚”基本上是分三撥徵召加入進來的。

第一波運動始於2014年,政府派遣了20萬名黨員,包括少數民族黨員,在維吾爾人的村子裡常住,此乃“訪民情、惠民生、聚民心”。

2016年,第二波11萬名公務員下到維吾爾人的村子,作為“結對認親”運動的一部分,這個運動重點是把“親戚”安置在那些有家人在坐牢或者被警察打死的維吾爾人家庭。

2017年,第三波探訪活動派出了100多萬平民到農村的穆斯林“親戚”那裡,每次住一周,這次的側重點,往往是那些被急劇擴大的“教育轉化”項目關押者的親人。

總的來說,這三撥幹部隊伍下鄉,將國家工作人員與挑選出來的維吾爾和哈薩克家庭配對的做法,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時代的國家工作人員和學生下放向普通百姓學習的做法,頗為類似。這些“親戚”接到了要如何行事的書面指導。這些手冊里提供指導原則,以及需要填寫的表格,然後經數字化放入安全數據庫。在喀什地區使用的一本手冊中,“親戚們”得到了具體指導,要如何讓”群眾放下戒心”。這本手冊建議大哥大姐要表現出“熱情”。它指出“不急於開展宣講”,要做出關心他們的家人的樣子,給孩子帶糖果。它列出了一份清單,上麵包括這樣的問題:“進門時家庭成員表情慌張,言辭躲閃嗎?”“家裡是否從來不看電視節目,只看 VCD碟卡?”“家裡是否還擺放懸掛帶有宗教色彩的物品?”

這本手冊還示意這些親戚告訴他們的“弟弟妹妹”,他們的網絡和手機都被監控了,所以他們關於伊斯蘭教和宗教極端主義方面的想法,撒謊是沒用的。這本手冊還指示他們要幫助村民脫貧,給他們提供做生意的建議,幫忙做家務。他們被要求上報所有對“扶貧活動”的抵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