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孟晚舟事件令中國領導層處在尷尬的位置上

發表時間:

一家中國民營企業高層在加拿大的拘捕事件,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孟晚舟事件的分析評論。

2018年12月11日,華為集團財務總管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法院出席保釋聽證會後離開。
2018年12月11日,華為集團財務總管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法院出席保釋聽證會後離開。 圖片來源:CTV / AFP
廣告

新加坡《聯合早報》署名韓詠紅的評論稱:“中美元首達成貿易戰‘90天停火協議’沒過幾天,加拿大媒體即報道美加政府聯手逮捕了中國科企大亨任正非之女、華為副董事長兼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瞬間在中國輿論界引發地震。”“《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與許多網民憤恨地指責美國‘卑鄙’‘流氓’,在市場上打不垮華為就惡意找茬。人們也馬上聯想到今年4月美國封殺中興通訊的事件。從直觀感受上,美國要求抓捕與引渡孟晚舟,比封殺中興通訊更嚴重,因為華為是被公認為比中興更具競爭力的中國通訊科技企業;而且相較於中興被行政制裁,美國司法部這次是直接拿人,對象赫然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震撼力更非同一般。”

北京《環球時報》的社論稱:“孟晚舟女士12月1日在加拿大轉機時被扣押,全世界都知道,背後的操盤手是美國,加拿大是直接執行者。”“全世界都看得懂美方在找華為的茬,連華盛頓郵報也發表評論,認為美方這一做法很‘愚蠢’。中國無論採取什麼行動反制美方這一做法,都有充足的道義。”“我們相信,加拿大方面很清楚自己在對中國實施十分嚴重的冒犯,它作為主權國家,是否在抓捕孟晚舟的事情上給予美方司法協助,涉及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因此這對它來說首先是個政治和外交決定。”“全世界輿論都認為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加拿大和美國都不應以為中國會吞下這個苦果。”

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論稱:“身為華為首席財務官的孟晚舟在加拿大短暫停留期間被帶走,此前美國以涉嫌違反對伊朗制裁為由,提出引渡請求。” “被控破壞對伊朗制裁的大多數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接到了巨額罰單,但它們的高管沒有被捕。”“在美國有關部門針對她的指控沒有更高清晰度和細節的情況下,逮捕她看起來具有挑釁性。”“考慮到針對華為的更廣泛警惕,此舉有可能被解讀為利用美國的實力來追求政治和經濟目的,而非單純的執法行動。北京方面肯定會這樣看問題,並且可能被鼓勵採取報復行動,進一步激化貿易爭端。”“如果中國確信美國將其隔離的努力將是沒有限度的,那麼它將沒什麼動力去採納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所要求的改革。”

美國《紐約時報》署名裴若思(JANE PERLEZ)的評論稱:“此事引發的憤怒令中國領導層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習近平面臨著相互矛盾的壓力  一方面要顯示實力,或許是對美國進行報復,另一方面,面對不斷升級的緊張局勢以及同華盛頓之間的貿易戰,也要限制它們給中國統治階級帶來的成本。”“北京政治分析人士鄧聿文說,隨着未來幾個月貿易談判的展開,中國政府和社會中的保守勢力可能會利用孟晚舟被捕的機會,對讓步進行抵制。”“‘從短期來看,美國打這張牌可能會得到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則不然,’鄧聿文補充說,‘改革派就更難說話了。’”

美國中文《世界日報》的社論稱:“然而,輿論對孟晚舟究竟觸犯什麼罪,美加檢方掌握什麼證據,以致兩國不惜冒着與中國翻臉的風險,要把這位來頭不小的‘華為公主’逮捕,卻很少人認真深究。實際上,據加拿大檢方提供初步證據,就足以證明孟晚舟觸犯美、加法律。”“法庭文件顯示,鑒於孟晚舟涉嫌詐欺罪,美國司法部今年8月就向她發出逮捕令,12月1 日逮捕她只是時機上巧合。”“鑒於加、美司法系統的獨立性,政府行政部門介入的可能性很小,絕非像中國‘黨領導一切’,黨大於法,中國與其恫嚇美、加,不如協助華為作好準備,積極從法律上迎戰,在法律體系下擊敗指控,才不枉中國企業和企業家的報國熱忱。”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