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愛國風波

D&G辱華風波 官方冷眼 群眾狂歡

最近中國官方火氣比較大,最近官媒在愛國一詞上強力推波助瀾,不知這些是否跟中美貿易戰有無關係?所有涉及國人形象,台灣問題的,在這個階段都嚴重地敏感。最新一例,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納(D&G)被指“辱華”,在中國遭遇滑鐵盧。可官方官媒的表態也很出奇,中國外交部說這事他們不管,去問人民群眾好了。對人民如此放心?『環球時報』卻要教一教群眾們面對這類問題該如何做才好。

11月22日,位於中國上海的意大利品牌店 Dolce & Gabbana門前,時髦青年男女踱步。
11月22日,位於中國上海的意大利品牌店 Dolce & Gabbana門前,時髦青年男女踱步。 路透社
廣告

前兩日是金馬獎,只因台灣導演傅瑜領獎時說了一句“希望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引發中國大陸演員抵制,新加坡籍明星鞏俐拒絕上台頒獎,範冰冰等眾多明星參與“一點也不能少”的網絡點贊愛國活動。就有港媒出來說,原諒中國演員吧,看樣子他們不得已而為之。

就有人質疑,“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嗎?少了唐努烏海那件事情怎麼不能提?中國退伍軍人殷敏鴻向外交部詢問中國有沒有簽署放棄領土唐努烏梁海的協議,被外交部指“申請的訊息涉密”;一周前,北京中級法院公布,支持外交部的涉密說法,也就是說,有關中國國土版圖是國家機密。因此,“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領土版圖,事實上是中國老百姓“一句都不能說”而已。2005年6月2日,中俄簽署邊界協定,中共前總書記江澤民時期敲定的,把清朝與俄羅斯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都追認了,老百姓也是一句不能說,香港知名媒體人程翔當年因愛國心驅使,不忍心“140萬平方公里“不明不白“消失”,在媒體提前披露出來,結果前往廣州時被以泄露國家機密罪判刑三年。

所以,現在搞起“中國一點也不能少”,平素不太讓說的都跑出來大聲嚷嚷,讓人頗為懷疑。

現在則是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納說了幾句粗話,結果在官媒煽風點火之下,發起一場反”辱華“運動,中國大陸明星和模特紛紛宣布抵制,如同前次那個“中國一點也不少”一樣,這家奢侈品牌當時就宣布取消時裝秀。

事情並不大,無非是該品牌為鋪路發布的預告宣傳片惹得禍,據說片中有“刻意的中式發音和筷子吃比薩的奇怪姿勢”。這種事,在國外,幽默幽默罷了,用筷子的姿勢和中國人使用的一樣正確和到位,也許片子就少了點辣味。宣傳片一引起爭議,網民怒火衝天,批評的算輕,污言穢語也有,杜嘉班納的設計師說了句噁心話,罵中國是“屎一樣的國家”,這一下網民炸了。後面意大利品牌和設計師感覺這事問題嚴重,趕緊解釋是因為他們社交媒體賬號被盜,並表示他們熱愛祖國和中國文化,不行了,太遲了,中國網民不饒了。

光說網民還不夠,官媒也在一個勁地鼓噪。代表中共中央政法委發聲的長安劍就說:“事關國格,沒人能容忍”,這簡直是在定調。人民日報稱,“辱華,意味着自取其辱”、“辱華,起始於對中國的偏見”,該黨報也對意大利品牌的道歉很蔑視,“即便其自稱‘賬號被黑’,也很難‘自證清白’” 。的確,自證清白這件事,在全世界都很困難。

有人分析,火氣如此之大,都有點模糊了中美貿易戰的視線,中美貿易戰前景不好,習近平特朗普G20會談前景似乎也不太樂觀,大家拿這家品牌出出氣多好。

這樣燒下去,燒的後果難測。結果官方官媒說話了。中國外交部周四的表態很有意味,辱華與否,去問人民群眾,外交部不管,別問外交部。

外交部其實什麼問題都可以回答,反正大都是外交辭令,頂多記者問得尖銳了,外交部就會把“超過外交部的職權範圍”的記者訓一頓。

上面提到的事情是意大利記者發問的,事關意大利企業,再正常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回答的原話是,此事本質上不是外交問題,中方也不希望其上升為外交問題。與其來問外交部發言人,不如去問一問中國的普通民眾,看他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推得一溜光?外交部知道,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已經被煽動了起來,想抵制這家招牌的大有人在,即使從來沒有穿過這家衣服的,或者也不知道這家品牌發音的,也加入了進來。然而外交部最終選擇了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做法。

外交部王顧左右而言他,胡錫進的『環球時報』倒是當仁不讓, 一邊點火,一邊滅火,倒是當起了良師,叫人民群眾該如何做。

『環球時報』的題目好玩,叫“‘辱華’該罵,但千萬不要這樣!”

比起該報一貫風格,此篇行文頗費周折。一邊淡然指出,“這件事是中西文化摩擦”,一邊肯定中國消費者“用腳投票”,一邊又想“不一般見識”,以一些國人“認為構成了辱華”,用詞給人感覺刻意同群眾保持距離。

環時最後點出要旨,圍繞“中外摩擦”提幾點建議:第一,當然是中國消費者應該對外展示自己的力量,這是獲得“外界給予持久尊重的基礎”,第二,“還需慎用我們的力量,重點打擊言行和事後態度都很惡劣的肇事者,對於確有可能不熟悉中國情況而犯錯、犯了錯後又有明確道歉態度的外國公司,則未必需要窮追猛打”。要給“雙方的長期溝通留下空間”;第三,這類事情建議中國官方盡量不要出面干預,“讓市場來解決文化摩擦問題….”。不買他們的貨不就得了,是不是這個意思。

不知道中國外交部今天的表述是否參考了『環球時報』的意思。曾氏遊客在瑞典斯特哥爾摩蹭店不成大哭大鬧,桂大使反過來責備瑞典不注重人權,孔琳琳忘了記者身份,參加英國保守黨座談會大打出手,外交部及其駐外大使以及央視不顧事實幫其說話,結果都起了反效果,有網民說,『環球時報』這是為黨着想,苦口婆心啊。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