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明鏡書刊

“捧鄧貶習”是天真還是站隊的權宜之計?

發表時間:

鄧小平之子鄧樸方先生在中國殘聯會議上的講話,讓“捧鄧貶習”論更加引發熱議,在2018年10月25日的《明鏡編輯部》第333期里,明鏡集團執行總編陳小平與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程曉農博士,解讀鄧樸方談改革開放的講話,並分析“捧鄧貶習”的現象。今天《明鏡書刊》節目,我們請來明鏡電視編輯邱靈女士,給大家詳細介紹這場採訪。該節目文字稿收錄在《外參》雜誌第103期。

在2018年10月25日的《明鏡編輯部》第333期里明鏡集團執行總編陳小平與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程曉農博士,解讀鄧樸方談改革開放的講話
在2018年10月25日的《明鏡編輯部》第333期里明鏡集團執行總編陳小平與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程曉農博士,解讀鄧樸方談改革開放的講話 明鏡書刊連線
廣告

法廣:最近中國國內“捧鄧貶習”的風氣很盛,鄧樸方先生的講話更是掀起高潮,程曉農先生對這段講話有何看法?

邱靈:程曉農先生認為鄧樸方的發言其實是中國國內的代表性現象,各個階層都有很多人對現狀不滿。捧鄧的真正目的不是頌揚改革開放,而是藉此諷刺或貶低習近平的政策。但程曉農先生也特別指出捧鄧的人忽略了兩個問題,首先就是必須思考改革開放到底有沒有最終目標?沒有目標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再來就是如果改革沒有目標,那麼改革又是怎麼發生的,是什麼原因造成改革?這兩個問題必須先釐清。

法廣:鄧樸方的講話確實影響很大,但鄧樸方談改革開放,習近平其實也談,為什麼現在要“捧鄧貶習”呢?他們之間有什麼異同之處?

邱靈:程曉農先生認為,從鄧小平到習近平,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共性之一就是絕不談轉型,因為中國從不承認改革的目標是制度轉型,堅決抵制民主化。共性之二就是在經濟制度上,不願承認真正的市場經濟,而是由政府根據自身需要隨時改變經濟體制。至於習鄧兩人的差異其實很明顯,但程曉農先生指出,很多人只從表象評斷,忽略深層的問題,深層的問題是什麼?套用鄧小平的話來說,就是國內的大氣候,中共的集體領導和個人集權,一直以來都是呈現鐘擺式的擺動,集體領導可擺盪到個人集權,個人集權也可再擺回集體領導,就看政治環境的需求。鄧小平韜光養晦也好,習近平高調行事也罷,政治方面都可能有松有緊。

法廣:目前的時代背景似乎已不適合重溫鄧小平,不過像“懷念鄧小平,批評習近平”這樣的說法,除了一部份人存在天真的誤解之外,是否還有其它考慮?比方說打着鄧小平的旗幟去反習近平,也許會安全一些?

邱靈:關於這一點,程曉農先生特別談到,其實在80年代集體領導時期,很多人也是通過對某一部份官員和政策的不滿,加入集體領導群體當中的另外一派,當年鄧小平和陳雲涇渭分明,高層官員都是選邊站。“捧鄧貶習”是同樣的手法,不過當然要在某個派系裡才能操作,如果跟系統沾不上邊,唱什麼調都毫無意義。只不過今天的中國跟過去已經大不相同,現在很多老百姓的不滿,是因為失去了江澤民、胡錦濤時代那種花錢就能買穩定的太平日子,中國人現在普遍面臨的壓力是必定會出現的,享受過當年的好處,現在就要面臨習近平時代的各種壓力。

法廣:在“捧鄧貶習”這波熱潮中,鮑彤先生對美化鄧小平的說法提出批評,他認為批判習近平的同時,也要批判鄧小平,對此程曉農先生有何看法?

邱靈:程曉農先生認為鮑彤先生的看法沒有錯,但眼界可以再放寬一些,不要只侷限於中國40年的經驗,不要只侷限鄧小平和習近平,因為他們做的很多事,是這個體系晚期必然會出現的規律,沒有什麼特別的,只要把中國現在發生的事和東歐、中歐對比,就會了解中國不過是在重複着蘇聯建黨、建國到垮台這個過程中所經歷過的種種起伏。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