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華世界

中興案揭中國基礎科研薄弱 緊急搶挖台灣半導體人才

發表時間:

就在中美兩國貿易戰風雲山雨欲來風滿樓,全球看官看不懂雙方到底真開打與否,在中興違規案似乎暫時逃過一劫、喘口氣之際,中國2025的目標也被大家看為是美國貿易戰背後主打重要因素,相關的芯片、半導體等IC高科技都是美國特朗普(川普)政府要防備中國再度以市場威脅換取西方的相關高科技。而名聞全球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人才,也是目前急於產業升級的中國想下手搶奪的目標。本次中華世界法廣請台灣“新新聞”副社長陳東豪先生為大家解讀分析。

江蘇南京一座建築上的中興通訊標誌 2018年4月19日
江蘇南京一座建築上的中興通訊標誌 2018年4月19日 路透社
廣告

新新聞副社長陳東豪:對於中國正緊急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我們可以先看一件事,就是川普總統對於中國中興公司的禁售令,從此事可以發現中國的一個大問題:中國有高速鐵路、可以發射人造衛星、可以自造航空母艦,可是有一個很關鍵的東西,就是晶片的核芯必須仰賴美國,從美國進口。也就是我們從中國崛起的過程當中,它居然無法自製晶片。這方面,台灣的角色就非常有趣,台灣有幾個公司是非常特殊的,例如台積電,幾乎所有的IC設計的晶片設計公司,它的代工幾乎都是仰賴台積電集團,以及台灣的聯電集團。然後,台灣本身有一個IC設計的聯發科集團。另外,晶片的製作過程中要封裝設計,要測試,台灣則有日月光集團,然後還有其他相關的產業鏈。而台灣只有2300萬人,而中國大陸人口及資金都不是彈丸大的台灣能夠相提並論的。可是中國有錢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所以中國大陸在其發展的過程,在它沒辦法自製、解決這個問題時,直接從台灣“挖人”是最快的方法。而挖人才不外乎幾個方式,第一:付高薪,亦即直接出高價,像普通一點的,一般的工程師,如果他在台灣可領五萬元新台幣,中國就直接給他五萬元人民幣;第二:提供住宿條件,提供一些相關的優惠,如:回台灣時,給當事人機票。對於更高階的人才,例如台積電過去的高階領導人,例如台積電蔣尚易,或者台灣其他的公司高階領導人,因為台灣很多的公司進行合並,這些人就直接搬到大陸去。

另據新新聞專欄作者呂紹煒指出,台灣一直以科技產業的成就為傲,以「科技島」、「矽島」聞名。台灣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大立光,都是科技產業的龍頭公司。而在台灣科技產業中,實力最強、技術最精、堪稱全台科技產業基石者,就屬半導體產業了──不論是IC設計、晶圓代工到封裝設計、記憶體儲存等,台灣都有位在全球產業前緣的公司。

中興案激起中國的國恥感

台灣經過數十年耕耘的半導體產業,相較中國仍擁有優勢。但中國近年積極發展半導體、培養自主技術,儼然就是「進口替代」的觀念,因為中國佔全球晶片使用量的四成,其中卻有高達八至九成來自進口,中國每年進口半導體超過二三○○億美元,超過進口原油的金額。

也因此,在北京「十三五」規畫綱要草案、「中國製造二○二五」中,半導體產業都是重點產業。

這些政策的支持,帶動中國半導體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單是過去兩年,中國的IC設計公司數量就以倍數成長,當然是「需才若渴」。過去幾年外界看到中國科技產業到海外併購、挖角台灣半導體人才、提升研發經費與水準,其實都是為著朝向「建立自主半導體產業」的目標而跨出的步伐。

不過,在歷經中美貿易戰的劍拔弩張、中興通訊被「切斷」美商供給零組件後一夕瀕臨崩盤等教訓,北京對建立「自主半導體產業」之心將更急切、投資力道將更加大──當然,挖角手法也更不手軟。

台灣是中國最佳人才庫

中興案讓中國激起一股半導體技術落後他國的「恥感」,原本自以為科技實力已可與美國齊肩的幻想一夕崩潰。提升半導體技術、建立自主研發技術儼然成為「全國共識」,這個共識與企圖,不會因中興通訊桉落幕,川普以高罰金取代原有懲罰,讓中興尋求活路而改變。

北京在四年前就已成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一般稱為半導體大基金),規模近台幣七千億元,日前傳出要增資近九千億元;接着又傳出要再募集高達新台幣一.四兆元的新基金,同樣是用來投資發展半導體。

先不必揣測對岸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半導體,能否如願建立自主的半導體產業,還是虛擲資金一場空;現階段就能肯定的是,如此規模龐大的資金投入,將如漫天淹大水一樣,對岸有更強的意願、更多的本錢、做更大規模的挖角──特別是過去幾年中國以海外併購為主的發展策略明顯受挫,各國政府,特別是半導體先進國美國都加以阻撓、不予核准後,此一捷徑算是被堵住,只能全力培養與投資國內半導體,扶植自主技術,需要的半導體人才將因此大增。

台灣是中國最佳人才庫

不必懷疑,台灣半導體產業當然是中國最佳的「人才庫」;過去幾年,中國對台灣科技業的人才挖角,從早期的PC、後來的光電再移轉到這幾年的半導體,而且成果不錯,已經從國內半導體業界挖去不少指標性的人物。

不提十八年前就到中國參與中芯半導體創辦的張汝京,單是這三年多,先後就有蔣尚義、高啟全、孫世偉、陳正坤、劉大維、施能煌等多位「前」台積電、聯電、華亞科等半導體企業的高層赴中國;甚至去年前清大校長劉炯朗,也被中國首個半導體人才培訓中心──福建省晉江市「芯華集成電路人才培訓中心」延攬出任校長,此單位的目標是為中國在十年內培訓上萬名IC人才;至於華亞科一家公司,兩年內被挖走超過四百人的桉例,就更不在話下了。

未來在對岸加大半導體的投資金額與力道後,來台挖角的力度與對台半導體人才的吸引力必然增加,兩岸半導體人才更激烈的搶奪戰就要開打。

面對這波的半導體人才爭奪戰,台灣的壓力將愈來愈大。對岸來挖角,既能許以數倍的薪資,又能提供更大的舞台,原本台灣的優勢,如較佳的生活環境、穩定的產業前景,其效益逐漸降低的話,或甚至對岸挖角是「開放在台工作」,台灣留才的本錢將更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