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歐洲/政治

研究指中國對歐洲的中長期影響比克宮強

德國兩個組織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政治影響力在歐洲急速上升,已嚴重挑戰歐洲價值和利益以及自由民主;不過,歐洲並沒有像防範俄羅斯普丁政權般檢視中國,以致中國以其雄厚經濟力量和中共組織建立影響力。中長期來說,中國在歐洲造成的後果比克里姆林宮還要大。

“2017中國─歐盟中小企業合作對接會” 在布魯塞爾舉行  2017年6月2日
“2017中國─歐盟中小企業合作對接會” 在布魯塞爾舉行 2017年6月2日 網絡圖片
廣告

報告呼籲歐盟成員國團結一致,以爭取最大利益,而作為歐盟大國,德國和法國在與中國建立雙邊關係時須兼顧歐洲整體利益。報告又建議,禁絕包括中共在內的外國政黨資金,而各國實應加強有關中國情報的分享,以及更仔細地檢視中國投資。

全球公共政策學院和墨卡托中國研究學院本月發表題為《獨裁的進攻:對中國在歐洲影響日益增強的響應》研究報告,指中國有意在全球推廣其獨裁的管治模式,在中國經濟日益強大的幫助下,其對歐洲的影響力正與日俱增。

報告續稱,中國利用歐洲的開放政策,透過政經精英、傳媒和輿論,以及公民社會和學者這三種法寶來增加其影響力,但與此同時,又嚴禁外國思想、人及資本進入中國。而在歐洲本土,亦有政治和專業階層為求取得中國資金和世人關注而樂於推廣中國價值和利益。

報告認為,中國尋求在歐洲擴大影響力,主要是為了鞏固其在國內的政權,其次是要證實其政經模式更加優越,足可成為自由民以外的選項。

報告指出,若歐洲要叫停中國加強影響力的勢頭,便要迅速而果斷地採取行動。為此,歐盟成員國應團結一致,加強與中國討價還價的能力,中國不滿的「16+1」模式,比中國偏愛的單對單與中歐和東歐國家談判的模式更有利歐洲;歐盟成員國須設立一套更具彈性的中國資金檢視機制,首要任務是叫停國家推動而又涉及公眾利益的公司的兼並,包括高科技公司的兼並,而外國政黨,包括中共的資金更應禁絕;歐盟亦須為成員國提供資金或投資,作為中國資金的另類選擇。

報告又建議歐洲政府培養更多獨立的中國事務專家,這將有助學院把「不須要」的中國資金拒諸門外;另外,各國亦應推動有關中國事務的討論,以提高公眾認知。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