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核能: 中國處主導地位,發展步伐卻出現放緩

發表時間:

9月13日星期三出版的法國各報紛紛將國內事務作為頭版新聞的報道重點。在法國總工會的呼籲下,數十萬民眾周二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勞動法改革案的相關消息,佔據了《費加羅報》、《回聲報》、《解放報》和《人道報》頭版新聞的顯要位置。各報分別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報道和分析;《十字架報》關注的焦點是:奧委會將於今晚正式確立巴黎為2024年奧運會的申辦城市。

廣告

此外,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遭遇颶風風災的法屬安的列斯災區、朝核問題、緬甸羅興亞人危機、土耳其購買俄羅斯火箭、多哥反對派向政府施壓、要求總統下台等消息,是受到各報關注的其他國內和國際新聞重點。關於中國的報道則圍繞核能的話題展開。

《費加羅報》刊出一篇署名文章,報道了中國核能發展的情況。報道指出:中國在核能領域處於主導地位,是建造核反應堆最多的國家,但發展步伐卻出現放緩。核反應堆建造步伐的放緩有利於可再生能源的開發。

該報首先在報道中提出“日本福島核事故五年之後,核能是否已失靈”的質疑。隨後指出:從表面看,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2016年,投產運營的新核電站不少於10座,2017年,又有兩座新的核電站開始運作。至今,全球31個國家開發的核電站總數為403座。去年,核電生產增長了1,4 %。

然而這些數字的背後,卻是核能行業一定程度的下滑。法國獨立能源和環境政策專家馬克爾-施耐德(Mycle Schneider)周二公布了2017年核能工業報告,這位反核專家的觀點受到普遍認同,其中包括那些開發核能的國家政府在內。馬克爾-施耐德指出:尤其是中國的表現,標誌着核能領域的“一個轉折”。

《費加羅報》指出,去年投產運營的核電站,有一半是在中國。中國的核電生產大幅增長了23%。中國更在全球核能生產領域上了一個台階,成為繼美國和法國之後、領先於俄羅斯與韓國的第三大核能生產國。儘管如此,中國的核能生產卻“明顯放緩”。馬克爾-施耐德注意到:2015年獲北京批準的新的反應堆至今為止沒有開始建造的跡象。2017年開啟的唯一一個建造反應堆的工地在印度,而不是在中國。報道認為,中國政府以做出放緩核電發展步伐選擇的做法,加入了對開發核能採取猶豫立場的俱樂部行列,這支隊伍正在日益壯大。德國已在2011年做出逐步關閉核電站的決定;韓國新總統也在今年六月宣布將擺脫核能;美國停止了對四座核電站中兩座電廠的建造工程;法國也正在考慮關閉一些核電站。反核專家施耐德強調:減少核能的使用並不是最近的做法。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建造核電站的數量超過230座, 2000年,這一數字降至低於35座,雖在2013年,這一數字有所回升,達到69座,但很快由於福島慘劇而再次減少。去年,全球建造中的核電站總數為53座。

報道指出:核電站發展步伐的放緩,令可再生能源從中受益,其中尤以太陽能為主。2016年,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增長比例中佔62%。馬克爾-施耐德強調指出:可再生能源不僅有利於環境,還在經濟層面對現有的核能形成挑戰。

《費加羅報》最後指出,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市場上處於有利地位。作為全球第一大投資國,中國在太陽能領域的生產剛剛翻了一番。在風能領域的裝備也超過歐洲。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