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觀察中國

維園的燭光再一次粉碎了北京當權者的夢

發表時間:

六四之夜,面對中共官方和本土分離運動的雙重壓力,11萬香港市民聚集維園舉行燭光悼念晚會,紀念28年前那個悲壯的日子,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今天的觀察中國要向大家介紹有關六四悼念活動的分析評論。

廣告

香港《明報》的社論稱:“20多年來,悼念六四被賦予了各式各樣的政治意義,例如它是一國兩制下捍衛港人言論自由的象徵,甚至是檢視政治人物風骨的一面鏡子,好讓公眾了解他們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場。不過隨着激進本土主義擡頭,近年愈來愈多人對悼念六四不以為然,甚至漠不關心。最新民調顯示,認為港人沒有責任推動中國民主的比率攀升至30%,是1993年有紀錄以來新高,學聯和多間大專學生會也不再出席維園燭光晚會,有大學生甚至形容紀念六四‘落伍’。面對港獨自決思潮冒起,今時今日紀念六四竟然變成了維繫香港與中國大陸的一條紐帶,確實相當諷刺。”“認為‘六四與我何干’者,既是昧於歷史,也是拒絕直面當前香港的政治現實,即香港是中國一部分。內地發生的事情,無論好壞都會影響香港,並非採取迴避主義、拒絕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會有所不同。”

香港《信報》的社論稱:“隨着‘自決’、‘港獨’等思潮近年冒起,大專院校的學生會,與開宗明義‘支援愛國民主運動’、主催‘建設民主中國’的支聯會已分道揚鑣,舉辦另起爐竈的六四集會。可是像中大學生會那樣公開明言不再舉辦和參與任何六四活動,直指‘悼念經已走到盡頭,六四需要被畫下休止符’,然後鼓吹‘聚焦本土社運如魚蛋革命’來代替關注‘六四’,這在香港還是第一遭。 儘管中大學生會此一被抨為‘無知、冷血’的聲明,受到包括‘一群中大人’在內的學界與社會人士廣泛批駁,且相信即使是年輕一輩,認同其極端觀點的也不在多數。事實上,港大民調顯示,十八至二十九歲的青年受訪者當中,佔百分之七十五支持‘平反六四’,比率高於其他各組別。然而,在作為未來社會棟樑的大學生群體,產生這般思緒,雖今番表現於六四問題上,但大家都明白,骨子裡其實是對國民身份認同的抗拒。”

香港《蘋果日報》署名盧峰的社論稱:“香港的民主運動起步較遲,八九民運及六四鎮壓是其中一個重要的起點;參與及聲援的人數眾多(過百萬人),行動最持久有力,並成了香港人反對暴政強權、捍衞人權自由的標記。28年來堅持悼念、堅持集會不是甚麼行禮如儀,而是守護民主自由的價值,繼承八九民運的訴求與抗爭,表明堅持下去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若果連這個起點都忘卻,把過去幾代人的努力一筆抹殺,所謂本土爭取民主只是一番淺薄甚至冷血的空話,置歷史與事實於不顧。”“維園的燭光再一次粉碎了北京當權者的夢。表明港人沒有忘記,表明港人對民主自由人權的堅持沒有放棄,表明歷史與事實不容扭曲。我們不知道明年、後年、10年後八九民運的民主自由人權訴求能否實現,只知道在民主發展的長河中六四永遠是值得志記的日子。”

香港《01周報》的社論稱:“香港人連續28 年,在位處中國南方邊陲的這片土地上吶喊着‘平反六四’,也是在不斷提醒着中國的領導者:六四事件所造成的政治傷口,28 年來都沒有癒合、仍然不時隱隱作痛。任憑內地的‘強力部門’無所不用其極地試圖抹去六四事件的印記、不斷淡化內地民眾對六四的記憶,藉此令事件不斷丟淡,直至將之完全脫離大眾的視野,但香港仍每年有人以點點燭光,提醒六四事件的悲劇是確確實實發生過,中共仍然欠當年的死難者與其家屬一個交代,只有中共願意謙卑地承認當年的缺失、磊落地承擔起當年的責任,這個心結才有望化解。”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