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中國獨生子女政策撕裂的親情

發表時間:

15日出版的法國全國性大報在頭版凸出報道的話題各不相同。《費加羅報》和《回聲報》均以英國與歐洲聯盟就英國脫歐議題剛剛達成的協議開篇;《解放報》特別聚焦法國東部地區小鎮Bure,反核人士與司法部門及警方圍繞當地埋藏核廢料場地計畫的對峙;法共《人道報》密切關注法國政府應對民間對燃油稅不滿的努力;天主教報刊 《十字架報》今天則刊出該報對五年前一名耶穌會神父在敘利亞失蹤事件的調查。今天各報有多篇關於中國的報道:《費加羅報》特派記者走訪福建,調查中國獨生子女政策30年間被遺棄的女嬰的命運,該報經濟副刊以一整頁的篇幅,報道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同時也簡短介紹中國網絡巨頭騰訊增長速度放緩的原因;《回聲報》觀點版一篇文章,試圖分析中國經濟衰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十字架報》介紹了旅美中國作家裘曉龍的新書。

廣告

獨生子女政策: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試驗

中國政府在2015年宣布放棄了鐵腕執行了近三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期間,數以百萬計的女嬰被父母拋棄。《費加羅報》特派記者Sébastien Falletti 走訪福建,報道了這些被遺棄女嬰以及他們的親生父母的痛楚。報道將這項由政府鐵腕推行的政策稱作是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試驗。那些當年被遺棄的女嬰如今希望找到她們的親生父母。一位林姓婦女向《費加羅報》記者講述了她的故事:她不僅被親生父母拋棄,而且還在21歲時,被養父母要求與養父母的一個兒子結婚,這個兒子是個盲人。開始時,她拒絕這樣做,但養父母要求她知恩必報,因為當年他們是欠債買下了還是嬰兒的她。那麼,她的養父母買她時花了多少錢呢?150元人民幣。《費加羅報》記者解釋說,這筆錢現在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在80年代初仍然落後的福建莆田的一個窮苦家庭,這確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報道寫道,不過,這位林姓女子的故事在福建農村再平常不過。80年代中期,這個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試驗開始嚴格推行的時候,福建地區並未嚴格執行中央政策,那些窮苦的漁民家庭可以有更多的孩子。於是,超過三萬棄嬰被這裡的居民買來,其中絕大部分是女嬰。報道指出,但收養這些棄嬰很少是出於善良。另一名女子向記者表示,她還很小的時候就已經被告知她長大後要與她的三哥成親。這名女子在成人後拒絕這項婚姻。她最終找到了一個願意向她的養父母支付兩萬元人民幣的男朋友。報道寫道,在這些父母看來,為兒子買一個將來與之結婚的女嬰,比未來為兒子娶親支付數目不菲的嫁妝要畫算。

前述林姓女子沒有執拗過養父母的壓力,與她的二哥結婚,並有一個已經8歲的孩子。她一度逃離這個不情願的家庭,但最終還是與養父母家和解。如今她希望找到她的親生父母,知道自己根在何處。《費加羅報》記者跟隨她走上了尋親之路。當地一個非政府團體試圖通過DNA測驗,幫助這些棄嬰找到他們的父母。從這篇報道來看,目前成功的比率其實很低。但從這篇報道中可以體驗到無論是棄嬰,還是當年拋棄孩子的父母心中常年的隱痛。一名謝姓男子向記者表示,那是一個黑暗的年代。他在1986年拋棄了自己的女兒,因為村官威脅他,如果他留下女兒,就要坐牢,或被強制結紮。但他想要一個兒子。

報道寫道,中國政府強加給自己的人民的這項人口政策雖然成效可觀地組織了人口增長,但代價是大規模的墮胎、強制結紮以及大規模的人口走私。根據中國衛生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獨生子女政策導致3億3600萬墮胎,1 億9600萬絕育措施。

在尋親活動中,一名女子憤怒地反駁所謂“重男輕女”的說法。她說,是嚴厲的計畫生育政策殺死了她的孩子。她因此而失去了一個,或兩個女兒.。她滿眼淚水地表示,不能指責是這些父母重男輕女。她的發言顯然得到很多在場者的贊同。

在這次尋親活動中,一名37歲的女子幸運地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這位77歲的父親通過DNA測驗,終於與出生40天就被拋棄的女兒重逢。他說,30年沒有見自己的女兒,他難過極了。女兒沒有怪他。但作為父母,心裡很是內疚。謝姓村民仍然在為沒有找到女兒而難過。他表示,倘若找到她,會告訴她,他們當年真是沒有選擇。一位仍在尋找親生父母的女子表示,她只想知道父母是否還好,她能理解父母的難處。面對政府,他們沒有辦法。

今天各報關注的其他國際話題有:意大利政府因其預算法案與歐盟委員會的緊張關係、以色列國防部長辭職對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影響、古巴決定停止向巴西派遣醫生的決定,等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