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文化遺產

2019歐洲文化之都—意大利洞穴古城馬泰拉

發表時間:

位於意大利南部的洞穴古城馬泰拉2019年成為歐洲文化旅遊熱點之一。它與保加利亞的普羅夫迪同被選為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全年300多場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接踵而至,預計將吸引百萬遊客,穿梭於這裡依地勢而層疊錯落排列、有着數千年歷史的岩洞民居。但是有誰能想到,僅僅半個世紀以前,這裡還是一片貧民窟,甚至一度被意大利人看作是“國恥”呢!

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意大利洞穴古城馬泰拉
2019年歐洲文化之都-意大利洞穴古城馬泰拉 Filippo MONTEFORTE / 法新社
廣告

馬泰拉被看作是地中海地區最著名也保存最完好的穴居人遺址。1993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繼敘利亞城市阿勒頗和約旦河西岸城市傑里科之後,世界上第三座歷史最古老的城市。當地最早的建築,可以上溯到舊石器時代。最年輕的岩洞民居據說也有上千年的歷史。

但馬泰拉古城的特點不僅僅是其穿越時空的歷史,更是其獨特的建築形式與風格。古城位於意大利南部的巴森托河谷上方。大量由石灰岩切割而成的街道和岩洞住宅層疊錯落地分布於陡峭的山坡。是由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地取材、依山鑿洞而成的穴居遺址發展起來的洞穴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古城包括岩洞民居群落和150多座開鑿在岩層內的窯洞教堂、寺廟等建築。根據教科文組織網站的介紹,自公元8世紀起,利用天然岩洞而建的民居開始越來越多,逐漸超出了古羅馬時代修建的護城牆,並發展成為如今仍透露着遠古氣息的洞穴建築群。這些建築既依峽谷地勢而建,又遵循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民居雖然簡陋,卻有着蓄水共享的設施。古城市中心廣場的地下,如今還保留着19世紀建造的公共蓄水設施和供水系統。

層層疊疊的洞穴民居之外,還有大大小小沿着峭壁開鑿出的宗教建築,散落在古城四處近8千公頃的地域。不同的建築風格記錄著古城跨越數千年的歷史。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當屬在一座巨大的孤峰岩石最高點的伊德里斯聖母堂。教堂居高臨下地俯瞰着腳下沿山坡分布在迷宮一般的街道小巷周圍的民居與教堂。聖母堂外觀簡陋,但走入其中,卻可以發現仍然依稀可見的一千多年前遺留下來的岩洞壁畫。

這些獨特的岩洞民居讓馬泰拉獲得了“西方的耶路撒冷”的美稱。

不過,馬泰拉雖說可以稱得上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洞穴城市,也是意大利境內最有特色的文化旅遊去處,但終歸也因建築簡陋而常年與極度貧窮相伴而行。上個世紀30年代,已故意大利作家Carlo Levy因為反對法西斯主義,而一度被流放到馬泰拉所在巴西利卡塔地區監視居住。根據他在1945年發表的一部自傳體小說里的描述,當地的生活如同地獄,兒童死亡率接近50%。當時,古城既沒有自來水,更沒有合理的排污系統。古城因此一度被國人看作是恥辱。50年代,政府決定將居民撤離,開始城區改建。居民在80年代重返這裡。改建後的古城如今成為特色文化旅遊的好去處。2010年至2017年間,當地觀光人數猛增了170%。但是,新的憂慮也隨之而來。古城是否還能保持其原有風貌?有人擔心,旅遊業的發展,有可能讓原本居住在洞穴中的居民,轉向熱鬧的街區,而將原有的洞穴民宅改建成旅店。在岩洞教堂分布的街區,如今隨處可見忙碌的工人,正將那些家居岩洞改建成旅店或商店。的確,在物質生活上得到極大滿足的現代人,似乎很樂意住進這些洞穴民居,去體驗其中的遠古氣息。

山路崎嶇的馬泰拉既無機場,也無高速火車通過。歐洲文化之都項目的意義正在於推動地區的發展。伴隨着全年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昔日的貧民窟如今將向八方遊客自豪地展示其建築延續數千年的歷史。但當地一名建築師出身的商店店主向法新社表示,她很擔心馬泰拉會步威尼斯後塵,面對如潮湧來的遊客,應接不暇。馬泰拉市市長Raffaello De Ruggieri表示,馬泰拉需要的不是那些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與傳統毫無意識的遊客。他希望在這裡開發“慢”旅遊,吸引藝術與文化愛好者,而不是那些走馬觀花的匆忙過客。

瀏覽其他章節
  • 05:06
  • 05:34
  • 06:27
  • 05:27
  • 05:30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