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羅興亞人悲歌 2018年難以落幕

發表時間:

在過去一年裡,居住在緬甸西部的羅興亞人(Rohingya or Ruaingga)被政府當局大規模驅逐出境,這一消息令國際社會更多了解到羅興亞人的悲慘境遇,國際媒體將羅興亞人稱為“當今世界最受欺負的邊緣族群”,在一致譴責緬甸政府迫害羅興亞人的同時,聯合國大會本月24號高票通過了援助羅興亞人決議。然而關於這一決議是否能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得到落實,從而結束演繹多年的羅興亞人悲歌,泰國媒體對此抱以悲觀看法,箇中原因值得探究。

在孟加拉庫克斯巴紮爾地方Palong Khali難民營里的緬甸羅興亞難民   2017年11月15日
在孟加拉庫克斯巴紮爾地方Palong Khali難民營里的緬甸羅興亞難民 2017年11月15日 圖片:路透社/REUTERS
廣告

該決議呼籲緬甸當局停止對若開邦採取軍事行動,保證國際人道組織進入該地區提供相關的人道主義援助。在本次羅興亞人議題的聯大表決中,全球122個國家投支持票。而中國、俄羅斯、柬埔寨、老撾、菲律賓等10個國家卻選擇站在維護緬甸政府的立場而投出反對票,另有24個國家棄權,37個國家未參與投票。泰國作為受到羅興亞難民影響的國家投出棄權票---既不支持也不反對。有泰國媒體自嘲地表示:這一場大國爭霸的渾水,泰國實在蹚不起。泰國民間評論則認為,羅興亞種族悲劇點燃的火種,未來或有可能持續延燒,以至於將緬甸演變成亞洲的敘利亞。西方國際勢力的介入,在援助羅興亞人方面所起作用有限,然而卻能有效遏制中國影響力對外擴大。隨着中國“一帶一路”國際戰略不斷取得進展,緬甸以其地緣角色逐步演變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若開邦所處出海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一點遠非居住在這一地區的羅興亞人所能估量。

過去幾年來,數以十萬計羅興亞人不惜冒着整船人葬身大海的風險大規模往外逃亡,給沿途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鄰國帶來巨大困擾的同時,羅興亞人被緬甸政府壓迫的悲慘境遇也逐漸為世人所知。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羅興亞人常年飽受緬甸當局乃至其他族群的歧視和壓迫,然而即便是流亡海外的反緬甸異己分子,對拯救羅興亞人的生存境遇也絕口不提。那麼,羅興亞人究竟從何而來,如何淪落成一群被外界遺忘的邊緣人呢?

泰國《公共時報》披露:羅興亞人為穆斯林,他們使用自己的語言。目前散布在東南亞國家的羅興亞人口大約有110萬人。緬甸全國有135個少數民族,該統計不包括羅興亞人在內。緬甸政府1982年宣布否認羅興亞擁有緬甸國籍。這一論調被沿用至今。即便一度深受國際社會支持的民主人士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上台後也同樣堅持這一說法。

根據阿拉干羅興亞國際機構組織(The Arakan Rohingya National Organisation)成員自述,穆斯林人在緬甸這塊土地上生存最早可推至12世紀初。而近年來逃亡海外的羅興亞人也表示“他們在緬甸生活已經有很長時期了。”

泰國史學家表示,大約一百多年前,即公元1824-1948年英國殖民統治緬甸期間,出於維護統治的考慮,英國人從印度、阿拉伯國家以及孟加拉國組織大批勞動力,把他們遷徙到今天的緬甸西部邊境。根據人權觀察 (HRW)指出“這是出於內政的需要。” 然而這種大批引入殖民人口的做法,顯然不被當地的原住民所接受。 

1948年緬甸獨立後,緬甸當局明確指出,英屬統治期間大量遷徙植入移民人口的做法是“不合法行為”。在緬甸政府隨即頒布的聯合公民法(Union Citizenship Act)中,敘述了有關少數民族國籍的規定,其中沒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換句話說,羅興亞人自緬甸獨立時起就從未擁有過合法的緬甸國籍。儘管該項法律規定,在緬甸長期居住達到兩代人以上者,可以申請緬甸國籍。即便如此,也鮮少有羅興亞人持有合法的緬甸國籍。在緬甸人的視角里,羅興亞人是非法偷渡的孟加拉移民,並非緬甸人。此外,緬甸的佛教徒還拒絕承認“羅興亞”這個稱呼,他們排斥這個“新名詞”的個中原委,是因為其帶有極其明顯的政治目的。

1962年緬甸政變後,羅興亞人獲得外籍人居留證,他們的活動範圍被限定在若開地區。由於種種條件限制,這裡成為了緬甸最貧困的地區,大面積的難民營地生活條件極其惡劣,沒有任何基礎設施,更沒有醫療或受教育的機會。若開邦的局勢自今年8月25號開始進一步惡化,一群自稱“若開羅興亞救世軍”的武裝分子向30個警察崗哨發起攻擊,緬甸軍方安全力量開始介入,數字顯示,當地的這場武裝衝突造成414人死亡,60多萬常住居民逃往孟加拉國。

如今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各方關注緬甸政府停止針對羅興亞族群進行武裝迫害的同時,也把眼光投向聯合國國際救援人員如何進入衝突地區開展工作。但長期關注羅興亞話題的泰國專家則認為,羅興亞人危機的背後潛藏了太多國際間博弈的複雜因素,呼籲各方密切關注未來事態的發展動向。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