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亞洲周刊

從打倒孔家店到儒學復興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反思

發表時間:

亞洲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專題是:五四100周年反思,從打倒孔家店到儒學復興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反思,當年「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被顛覆,在中國改革開放的二三十年間,從民間到官方,儒學正以驚人的速度復興,成為今天中國思想界的思想泉源,也成為民間流行文化的重要載體。

五四100周年反思
五四100周年反思 亞洲周刊
廣告

現代中華儒學的真諦,其實在於追求社會的和諧,揚棄馬列毛的階級鬥爭與你死我活的鬥爭,嚮往天人合一的圓融境界,在人與自然、人與人和人與自己的關係里,都追求一個和諧的、圓潤的天地。

一百年前五四運動所主張的德先生與賽先生,今天在中國的情況如何?

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今天中國的賽先生,也就是科學,已經三級跳,從過去科學大幅落後到今日很多領域都領先全球,尤其在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等領域,都與美國並駕齊驅,甚至可以彎道超車,領先美國。更不要說中國在太空探索、5G方面,都有驕人的成就。但回顧「德先生」,也就是對民主的追求,中國人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共政權在人權的領域還是很不完善,個人的利益沒有充分的保障,一切在黨的利益高於一切時,個人利益就會被犧牲、踐踏。

專家如何看待儒家在中國的復興?

朱翔非是中國儒學推廣的領軍人物,他說,當今的中國面對着「禮」的斷層,道德滑坡也是顯然易見,今天的儒學需要真正走到人的心中,過去的一些觀念「仁」、「義」都說了很多,但更重要的是「工夫」,要真正的實踐,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慈愛之心。
中共對於推動傳統文化會產生哪些矛盾嗎?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鄭宗義表示,中共在現實上需要傳統文化,但實際上又很擔心會衝擊馬克思主義的官方學說,所以一段時間放鬆,另一方面常常提醒,要拒絕多元價值。

本期亞洲周刊還有哪些其他重要內容嗎?

本期亞洲周刊還報道:今年是六四事件三十周年,八九民運學生領袖、民運人士張健在返回法國巴黎的飛機上病發去世。張健追求平反八九民運,希望能讓流亡海外的民運人士回國。他六四時腿部中彈,十九年後才在巴黎取出,留下後遺症。他當年中槍的彈頭現在正在香港的六四紀念館展出。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