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伊朗外長的核協議外交保衛戰 首站訪華

發表時間:

“如果說核協議有繼續存在的理由,那麼伊朗的利益也有繼續得到保障的必要”。--伊朗外長紮里夫

王毅與紮里夫在釣魚台的合照
王毅與紮里夫在釣魚台的合照 圖:路透社Thomas Peter
廣告

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8日宣布退出伊核協議之後不久,以色列就向伊朗駐敘利亞的據點進行了罕見空襲,理由是“以色列控制的戈蘭高地受到了來自伊朗的火箭襲擊”。白宮除了對“伊朗火箭襲擊以色列”表示譴責,還指責駐也門的伊朗特工“向沙特利雅得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稱“伊朗是給中東製造不穩定因素的輸出國”。就在美國和其地區盟友加緊對伊朗的輿論包抄之際,伊朗則緊鑼密鼓地籌畫著伊核協議外交保衛戰。伊朗外交部長紮里夫5月13日開啟系列國際訪問之旅,首訪中國,之後將前往俄羅斯和比利時,爭取給情況危急的伊核協議續命。

紮里夫對首站訪華,其次訪俄的安排評價道:“我們以中俄開局,是因為中俄從來都與伊朗人民站在一邊,無論是在制裁之前,還是制裁之後”。

中國目前是伊朗的最大經濟合作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12日表示,中國是伊朗外長閘里夫此行當中的一站,雙方將就伊核形勢發展交換意見。耿爽稱,中國作為伊核全面協議締約方,高度關注伊核問題走向,並表示了對與伊朗在內的各方保持溝通的意願。同一天,伊朗總統魯哈尼重申了留在2015年達成的伊核協議的願望,但前提是保全伊朗的利益。他同時譴責美國撤出伊核協議“違背道義,壞了國際事務規矩”,並承諾“如果伊核協議的其餘五個簽署國繼續遵守該協議,那麼伊朗也會繼續按該協議行事”。

根據該協議,伊朗雖然要對現有濃縮鈾或者反應堆活動進行嚴格限制,但其核設施依舊存在。雖然國際原子能機構會定期進行檢查,但特朗普顯然對伊核協議所規定的十年期限不放心:若伊朗借國際制裁解除的東風發展經濟,到時候想再用制裁來限制伊朗的地區影響力和軍事雄心,恐怕就會力不從心。

當年的伊核協議簽署方包括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外加德國,以及歐盟。紮里夫本人是該協議的簽字人。本次的外交戰,他會和同樣是協議簽字人的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莫蓋里尼,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以及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會面。但其餘簽字人的所在公職早已換人,時任法國外交部長的法比尤斯現在任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時任德國外長的施泰因邁爾目前是德聯邦總統;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哈蒙德現為英國財政大臣,時任美國國務卿克里現在則在去年卸任。

除了美國,伊核協議的其餘簽署方沒有在該問題上遭遇政壇“變天”。加上國際投資方,尤其是歐洲的能源企業已經紛紛和伊朗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特朗普對美國的傳統敵友“一視同仁”,下達最多180天的最後通牒,迫使所有人和伊朗斬斷合作,否則面臨制裁的做法把歐盟逼到了美國的對立面。然而,並不是所有伊朗人都對紮里夫去歐盟求救抱有信心: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美國之際,在伊核問題上向特朗普退讓一步,兩人共同宣布可以努力做一份“更廣泛的伊核協議”。就在紮里夫啟程之際,德黑蘭保守人士舉行示威遊行,上千名抗議對歐洲妥協。伊朗官方新聞社稱,紮里夫也在北京表示,“歐洲國家要求伊朗繼續遵守協議,現在伊朗就要看看,歐洲如何在伊朗遵守核協議的情況下,保證伊朗的利益不受損害。如果核協議有繼續存在的理由,伊朗的利益也有繼續得到保障的必要”,“希望借本次行程,為核協議勾畫清晰的框架圖”。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